老话说,好事成双。
云竹和顾清明正为宁安义高兴呢,草丫从外头进来。
“老爷,夫人,老家来信了。”
老家的信?
夫妻俩对视一眼,突然想起顾大嫂,心里顿时有了底。
云竹接过信打开一看,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是了,果真是大嫂的事,生了个男孩。”
顾清明也高兴的很,忙问,“可取了名?叫什么?大嫂身子可还好?”
“孩子生下来六斤重,大嫂可吃了些苦头,好在她身子骨养的不错,母子均安。爹给孩子取的名,叫庭煦。”
顾清明将名字在嘴里念叨两声,“煦,顾庭煦,好听。”
云竹想到当年她生馒头那会,顾清明和顾老爹抢着取名的事,不禁笑说:“爹总算如愿了一回。”
不过顾老爹如愿了,顾大哥就难过了。
想来为着煦哥儿的名字,父子俩没少“勾心斗角”。
这顾清明管不了,反正在馒头的名字上,他是赢了的。
等馒头下学回来,知道自己有了个弟弟,在家不是最小的了,喜得不行。
“娘可要寄东西回去,把我以前的玩具都给弟弟送过去吧。”
他还有些可惜,他们离得太远了,见不到弟弟的面。
等以后有机会见着了,估计弟弟都长得老大了。
云竹道:“你舍得啊?”
“那有什么舍不得的,我现在已经不是三岁小孩了,不玩玩具了!”
“好好好,你不是三岁小孩,是五岁的小孩。”
虽是这么说,但收拾玩具的时候,云竹还是将儿子从前喜欢的留下了,好歹是个念想。
反正他玩具也多,好些都没怎么玩过,云竹捡了些新的送了回去。
……
日子一天天的过,转眼到到了十一月上,正是该收晚稻的时候。
这个时节雨水少,比之双抢时要舒服很多,没有那么忙乱。
这一茬的稻子多用了肥料,稻穗沉甸甸的弯着,看着就喜人,百姓恨不得一天就将它们收割干净。
忙碌了好一阵子,农事官将各村县的数据呈报上来。
“各地稻谷丰收,百姓学着套种,豆子的产量翻一番,前头挖的水塘里养了鱼,虽时间有些短,但也初见成效,往后必定越来越好。还有……”
王同知一样样的念着,所有的一切,都在蒸蒸日上。
念完,他神情认真的向顾清明拱手行礼,“顾大人为崇州百姓所做良多。”
顾清明避开了,笑道:“哪里就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了,这是整个崇州上下官员一同努力的成果。”
第一年刚来时崇州府衙里的官员还有吃白饭的,但后头他下狠手整治两回,又健全了福利机制,后边这些官吏们的工作效率就上来了。
于这件事上,王同知有些执着,他道:“那顾大人也是头功。”
他在崇州多年,百姓是怎么过日子的,他清楚的很。
这才多长时间,就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顾清明心里坦然收下这个彩虹屁,嘴上稍稍谦虚两句。
“过誉了,王大人过誉了,再夸我可就要骄傲了啊。”
说完,又将马屁拍回去,“说来王大人也没少出力,上回……”
两人你来我往的捧了几句,终于跳过了这个话题。
王同知汇报完情况,正要回自己办公室,就见齐通判来了。
“噫,老王也在呢?”
王同知跟齐通判打了个招呼,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