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一声,让下人给李娘子带话,“晚上给我留点儿饭。”
以他的经验,这种饭局只有场面,压根儿吃不饱。
地方是傅寒找的,等顾清明三个到了才发现居然是家小馆子。
馆子藏在巷子里,热闹的很,诱人的饭菜香一个劲的往人鼻孔里钻。
李源乐了,“没想到傅寒还挺接地气。”
小馆子好啊,都是家常菜的味儿。
傅寒已经在了,见着他们解释。
“别嫌地方破,我常来这里吃,味道不比那些个大酒楼差。”
“那我们可得好好尝尝。”
小馆子上菜很快,李源称赞了几声,将气氛炒热才聊起正事。
傅寒本意是先帮他们印,等回了本儿再把钱给他。
他对顾清明三人的印象挺好,自己又不差钱,想着结交个朋友,无所谓让点利。
宁安义却道:“我们知傅兄好意,但在商言商,我们也不想傅兄亏本。”
顾清明便将那一套分成的法子说了出来。
傅寒沉思,这个模式挺好,可以将书肆及作者捆绑在一起。
一边会尽可能保证书的质量,一边会尽力宣传,从而形成一种和谐共赢的局面。
宁安义道:“如何?”
傅寒点头,“真是巧思,这个法子我还能赚的更多一点。”
李源举起酒杯,“哈哈,都赚都赚。”
既然决定采用这个模式,他们就分成比例进行了商谈,最终决定四六分。
顾清明三人为四,傅寒的书肆为六,不过书肆需要承担雕刻的费用。
事情谈妥,四人愉快的吃了顿饭。
隔天三人将书稿交给傅寒后,顿感浑身轻松。
往后就有书肆给他们兜底了,他们只需要考虑写书的问题和等着收钱就行。
傅寒那边的动作很快,印好了一批就让人给顾清明三人送过来了。
根据他们的要求,印刷的纸张虽不是最次,却也不怎么好。
这样成本低售价也低,底层的读书人买得起。
三人翻看确认没有问题后,第一批辅导书就在书肆上架了。
因为是试卖,所以这一批印的不多,总共只有一百二十本。
其中二十本还被傅寒送给了顾清明三人,便于他们送给亲朋好友。
书肆。
“这位公子瞧着像读书人,可要看看新出的童生宝典?”
“刘书生你可来了,我这儿新到了一批货,一般人我可不告诉他。”
“……”
因为销量跟书肆的收益挂钩,掌柜的对这本书的推荐力度很大。
只要有人进来,甭管他要什么,总要多问一句。
就这么着,一百本书卖了半个月也才卖出四十多本。
伙计发愁,“掌柜的,这些书不会卖不出去吧?”
掌柜的也愁啊,“那能咋办?尽量卖吧。”
也不知道这书的几个作者是有多能吹,少爷忒看好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