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到了腊月份。
年味渐浓。
女细作之事渐渐淡出了汴京百姓的日常讨论。
面对大宋的谴责国书,东瀛朝廷称“私人行径,朝廷不知”,便将其搪塞了过去。
大宋选择在商贸上制裁他们。
因辽国在帮扶东瀛,大宋便连着辽国一起制裁,直接关闭了宋辽边境的榷场,并告知辽国,若想与大宋通市,便要与东瀛绝市。
耶律洪基很愤怒,但还是选择站在了东瀛那方。
他知,若无东瀛相助,辽国连一丝赢宋的机会都没有。
当下。
大宋与辽国、东瀛的关系,已至冰点,三国也都不再遣使互贺正旦。
……
腊月初八。
汴京城内各家寺院都在门前施粥。
百姓们也都纷纷前往寺庙祈福,然后煮粥,购买年节之物。
苏宅也不例外。
除了腊八粥,唐宛眉知苏良爱吃韭黄、兰芽,命人也买了许多,然后栽种在后院唐泽开垦出的小菜园中。
街市之上。
棉衣、棉被以较高的性价比成为百姓冬季的新宠。
抢购者络绎不绝。
这也将刺激着河湟区域明年将会种植更多的可纺织棉,以及会有更多的商人前往西北区域经商。
自此日起。
各个衙门的公事也都减少了许多,基层官员们都变得闲暇起来。
……
腊月初九,近午时。
苏良正在屋内饮茶,一名内侍快步走了过来。
“苏中丞,官家口谕:龙羽军三日后归,特召您午后前往垂拱殿商讨迎军之事。”
“臣遵命!”
苏良拱手,心中不由得大喜。
此次,龙羽军归来。
代表的不是龙羽军,而是所有参与灭夏的大宋将士。
灭夏之功,甚于河湟开边,再加上明年年初还有对辽之战。
此次的迎军仪式,必须盛大,必须庄重,必须让天下人看到朝廷对这些舍生忘死、为国征战的勇士的重视。
……
午后。
两府三司诸相公,御史台、谏院、学士院、大理寺等衙门的主官,全聚于垂拱殿。
赵祯挺直身子,面带笑容地说道:“众卿,三日后,龙羽军与千名轻骑兵将持灭夏阵亡将士名单归城。朝廷虽对灭夏将士已有封赏,但此次归来,依然要举行盛大的迎军仪式,以彰朝廷对这些为国征战将士的感谢。”
“左寺卿,鸿胪寺历来负责此类事项,你觉得应该如何迎?”赵祯看向鸿胪寺寺卿左有鼎。
左有鼎想了想后,说道:“去年冬月,苏中丞拓边西北归来,张都知代表官家,文相代表百官,前往南薰门亲迎,一众文武百官在宣德门前站迎,而后官家见苏中丞后,为将士们举行迎军宴。”
“此番,理应比上次再提一级。臣建议,此次,文相与富相前往南熏门亲迎,官家与文武百官则在宣德门前迎,另让开封府组织百姓,沿街欢迎。”
左有鼎所言,与上次最大的不同,便是赵祯亲临宣德门迎接。
皇帝在宣德门亲迎,这已经是极高的礼遇了。
赵祯微微皱眉道:“朕觉得还是不够隆重,虚而不实,再想!”
这时。
枢密副使曾公亮站了出来。
“官家,若让迎军显得有心意,可让文相与副相在南薰门迎接时,亲执灭夏阵亡将士名单,走在最前,然后在宣德门前,交给官家。”
大宋首相与副相,手握灭夏阵亡将士名单,从南薰门走到宣德门,在向来“崇文抑武”的祖宗之法之下,将会显得诚意十足。
“朕觉得如此可行。”赵祯满意地点了点头。
赵祯话语刚落。
文彦博、富弼、张方平、吴育、欧阳修五位相公同时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