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裕一些。”
“成与不成?试一试不就知道了!老臣觉得,百姓心善,且很多巨商都是因全宋变法而富,对当下的朝廷有很强的归属感,并且这又不是赔本买卖,有些商人家族,几十万贯的铜钱堆在自家私库,并不能生钱,而拿出来不但能赚钱还能赚名,何乐而不为呢?”曾公亮笑着说道。
富弼接着道:“要知,咱们的百姓可是会主动朝着三司的院墙内扔钱的百姓,此举利国利民又利自己,为何不为呢?”
这时。
苏良笑着道:“我和国舅爷打过招呼了,他虽然将家财全捐于民,但与他交好的大商人都通了气儿,这些人都是愿意购买国债的,并且数额非常高。”
……
赵祯微微点头,想了想后,道:“此策可行,另外,朕建议在此书信上标注为苏良所撰写。”
苏良一愣。
“官家,用不着,用不着!此书信乃是以朝廷的名义撰写的,无须添上我的名字,臣不图此等名声。”
苏良一脸谦虚。
“哼!”赵祯的表情略带傲娇。
“你以为朕是为你扬名?朕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购买国债。此书信表达的意思是朝廷之意,但撰写人必须是你,朕觉得,你苏良这两個字,至少也能值一千万贯!”
大宋民间有今日之富,全都仰仗全宋变法,而苏良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全宋变法的绝对核心。
再加上苏良在西北的表现。
为了西北河湟之民,冒着生命危险,领数百骑在几十个部落中劝降,救了十几万百姓和士兵的性命,还有其对辽和西夏的硬气。
这都是大宋文臣的典范。
许多百姓,相信苏良甚至高于相信朝廷。
一些百姓喜欢讽刺朝廷的某些新法措施,但若是苏良所撰写,讽刺者甚少。
因为苏良在民间拥有一大批支持者。
特别是女人、士子、商人这三类掌控着民间大量话语权的意见领袖,都甚是崇拜苏良。
苏良对此策乃是有甚大加成的。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众官员纷纷拱手附议。
苏良顿时笑了,他现在不但是官家宠臣,还是全民偶像。
……
六月二十六日,正午时分。
宣德门前,开封府门前,汴京各个城门前,全都贴出了这封《国债契约书》,并称开封府将在七月一日午时,正式发行国债。
一时间。
汴京城的街头巷尾都热闹起来。
此乃朝廷第一次以书信这种柔和的方式向百姓有息借钱。
这让很多百姓的心里感到非常舒服。
“诸位,朝廷不是没钱,而是想着用国债为未来布局,此举利国利民利购买国债者,完全可为啊!”
“唉,最低就要一万贯,我若有这个闲钱,一定试一试,一想到能让朝廷欠自己的钱,我就觉得心里舒坦。”
“购买国债?此举对我们乃是大好事儿啊,做生意可能会赔,但这可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不用要账,也不用担心坏账,可买之,可买之!”
“我相信苏中丞,这封书信诚意满满,即使不是为了大宋,即使为了自己,不但能赚钱还能得名,我愿购买两万贯国债!”
……
汴京城内,议论纷纷。
大多数百姓都觉得此策乃是“利国利民利购买国债者”之良策。
并且朝廷的这种真诚态度,让很多商人都愿意出钱。
朝廷本可以通过提高税收或印制货币、度牒等更粗暴却更好用的方式筹钱,但却“诚意十足地求助于百姓”,这让街头巷尾的夸赞声不断。
六月二十七日,晚。
苏宅,卧房内。
唐宛眉一边为苏良揉肩,一边说道:“夫君,咱家还有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