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后,科举取士的名额只会减少,不会增加,而对门荫补官之人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简而言之。
从取士的源头,减少官员数量;在当下的官场,裁减无用之官。
大刀阔斧,彻底根治大宋的冗官之疾。
这一次,赵祯裁官的决心和力度都是空前的。
……
文彦博、张方平和宋庠三位相公,向来是反对裁减官员的。
他们认为,动官员饭碗,便是动摇大宋江山。
但而今此策乃是赵祯所提,理由又非常充分,他们一时根本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反驳。
三司使王尧臣则甚是开心。
朝廷今年的目的是赚钱。
而裁减官员,是增加朝廷收入的一种上好方式。
……
赵祯见众臣都看完了《省官策》,还不待众臣开口,他便站起身来。
“众卿,裁减冗官,势在必行。若有人觉得当下还不宜裁官,最好将此心思埋在肚里,今日无须发言。”
“朕意已决。撰写此策,乃是希望众卿可排除万难,帮助朕完成此事,而非来拆朕的台子!”
赵祯率先将自己的态度表现了出来。
“臣,明白。”群臣齐齐拱手。
这一瞬间,赵祯找到了当皇帝的快乐。
同时感受到整个朝堂,整個大宋江山都攥在他的手中。
紧接着,群臣便开始讨论起来。
“诸位,此策涉及三类人群,分别是参加科举的士子、有门荫资格的官宦子弟和政绩不佳的官员。我建议,慢慢来,先从一类人群开始,若同时得罪这三类人群,恐怕会生出非常大的动乱。”
“我同意。我建议先从政绩不佳的官员开始,他们乃是因政绩不佳而被裁,实乃个人能力不足,应该是最好解决的。”
“非也。此策一旦执行,定然会有官员对百日考成法的政绩动手脚,我建议先暗中将政绩调查出来,再宣告朝廷的淘汰制度。”
“我觉得应该从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出手,自明年年初的科考省试开始减少士子数量。”
“朝廷应新设武学、医学、律学等科目,培养专门化人才,裁减官员的同时,也需要新增一些有用的衙门。”
……
垂拱殿内,如菜市场一般,讨论甚是热烈。
这一次,赵祯全程参与,主导一切。
片刻后。
大嗓门欧阳修的声音突然响起。
“官家,我觉得我们还是太保守了,既然要改革科举,不如就彻底改革,废除诗赋,只考策论,如何?”
此话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赵祯看向欧阳修,道:“细讲。”
“策论乃是检验一名官员是否可为贤官的最好方式,而诗赋更适用于馆阁、学士院、国子监之职。许多擅长诗赋者,并不通为官之道,让其兴修水利、丈量田亩、明断刑狱、做得多是一塌糊涂,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了……”
欧阳修讲述完他的理由后,王安石突然道:“官家,臣认为,整个科举选官制度都存在问题,不如以学校教育取代科举考试,将太学划划分多个级别(即三舍法),经过层层考试,选取贤良,此方式定然比科举更易选拔出人才。”
赵祯点了点头,道:“将你的想法写成条陈,明日交给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