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和父亲几人回到家时刚好到中午吃饭时间。
“当家的,你们回来了!”
母亲从厨房里走了出来,看着李德佑几人正坐在前门房休息,问道。
“嗯,今天还不错,早早的交上猪了,猪补贴换了六十斤玉米面,”说着李德佑踢了踢脚下的袋子。
李武赶紧把粮食背起来送到了厨房里去。
“哎呀!”今年咱家这粮食问题算是彻底解决了,二婶开心不已。
崔燕子娘家是半山的农户,生产队总共也没有多少地,还都是旱田,靠天吃饭。一年只能种一茬麦子,夏收以后就得休耕。
从小崔燕子就没吃过饱饭,整天就是和家里人在山里的林子里转悠,寻摸一些山野果之类填饱肚子,每到冬天就是难熬的日子。
所以二婶崔燕子嫁到李家以后,对粮食格外的珍惜。
“好了,老二家的,这几十斤玉米面你和老大家的分一下,到时候给你们娘家送去。”
“咱们村今年不错,可是你们娘家那边都比较难。”老太太笑着说道。
“谢谢妈!”
二婶眼睛瞬间就红了,每年到了冬天,他们家粮食就不够吃了,只能到处借粮,甚至拿钱去购买返销粮。
但是山里人,本来地就少,平日里就靠山货和收购站换粮。冬天要持续四五个月,哪有那么多钱买粮食啊。所以每年冬天崔燕子就得省吃俭用给娘家弄一些粮食。
老太太也知道情况,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计较过。
今年二婶的兄弟崔大山和李文交易山货,李文也给崔大山换了一些粮票。所以这几个月二婶对李文是格外的好,有啥好吃的都紧着李文,连自家的孩子都抱怨了。
崔燕子家就姐弟两人,崔燕子嫁出去了。现在算上孩子和父母,一共也就七口人,还好老太太和老爷子还年富力强,生活压力不是很大。
李文的外公家就差了很多了,虽然李文外公家住在镇上村里,但是架不住人口多啊!
李文三个舅舅,就有十六个孩子,而且年龄都不大,全是张口吃饭的,家里这几年情况一直不是很好。
母亲也是点头谢谢了老太太,妯娌两人拿着袋子把玉米面分了分。
吃完饭,父亲和二叔编草席,老太太她们在缝补衣服,李文早上起得早,又忙活了大半天,吃完饭有点困了,回到房间了。
幸好父亲和二叔以前在城里做过工,起码家里的衣物和被褥都安排到位了,冬天众人出门回家不怕冷。
不过到了冬天,晚上睡觉也没法一人住一个屋了,因为点炕用的柴火不够。
最近每天晚上,李文和大哥二哥一直住在一个屋里,点一张炕省不少柴火,村里分的玉米秸秆可不多。
不过中午不是很冷,也没有点炕,所以李文一般都会在自己的房间,这样也安静。
躺在炕上,李文用意念看着空间里的一切。
这几个月,每到周末李文骑着自行车去县城文化馆参加写作协会的学习。
鸡蛋,兔子还有蜂蜜都会偷偷和一众年轻人交换,换了不少出去,也换来了不少票据。
周末晚上,李文也不回家,偷着去黑市把库存的上千斤大南瓜全部清空了。
这灾荒年月吃的真的很金贵。一个二十斤的大南瓜居然换了十块钱,后来也忍不住把库存的玉米和小麦也全换了。
粮食价格太恐怖了,一斤面粉炒到了二块多,一斤玉米面居然也有八毛钱了。
李文知道这是最后一年,明年以后经济好了,就再也不会有这么多饥荒了。
粮食的价格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