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人。
若路上死了一人,就扣除差役一成的俸禄。
规定一个人数,若最后抵达流放之地的犯人不够数,直接问罪差役。
朱元璋不理解朱雄英为何要对这些流放犯人这么好。
朱雄英叹了口气,“皇爷爷,既然这些人罪不至死,那他们就还是我大明的人口,每一个人口都是宝贵的。”
实在是大明现在的人口连后世一个人口大省都比不过。
没有人,国家靠谁来建设?
而且,流放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些人赎罪,若是都死了,还不如直接把他们都砍头呢。
再者说,如今大部分流放的犯人其实都是被主家牵连的,他们都是被诛九族中的“九族”,和犯事的人家根本没什么关系。
这样的情况下,就是纯倒霉了。
只是连坐之行自古就有,朱雄英也不好直接去改动古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只能想法子把人保住了。
而且更关键的是,流放之刑可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受的,至少也得是个秀才才行。
真要是平民老百姓,官府都懒得去判流放,直接就处死了,还不用浪费口粮。
那些读书人对朱雄英来说可都是能用之人。
流放之地都是一些边疆偏远之地,文风不兴,犯了事的读书人正好送去促进当地的文化发展。
朱雄英说了一大堆改革的好处,朱元璋被说服了,他拍拍朱雄英的肩膀,“好,就按你说得来!”
“不过,行事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惹了民怨就不好了。”
在百姓们看来,能被流放的人都是一些贪官污吏,没有一个好东西,哪懂什么牵连不牵连的说法。
朱雄英此举一出,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
“皇爷爷放心,孙儿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放手去做,出了什么事,皇爷爷还在呢。”
得了朱元璋的话,朱雄英就放手施为了。
他先是命人将柳嫣杀夫案改编成了故事放在了《大明民报》的版面上。
改编的故事在行文上更加能勾动读者的心理,因此柳嫣一案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等到城内议论纷纷,柳嫣究竟该被判何罪时,朱雄英再次出手了。
这时,民众关于此事的情绪已经达到了顶峰。
而朱元璋对此案的判决也随之被传播出去,犹如油锅里落进了一滴水,顿时引起了更大的讨论。
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怒赞皇上英明。
深谙后世舆论战的朱雄英,再次出手,派人散发柳嫣一介弱女子如何能挺过流放之路的艰辛,柳嫣母子只能相伴这十余年,之后却要注定天人永隔。
百姓们一听,对啊,这母子俩怎么就这么难,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