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8章早朝断奇案(1 / 2)

朱雄英也从最开始的激动过渡到之后的平淡,最后双眼无神,开始发呆。

实在是整个朝会的过程实在是太太太无聊了。

这场朝会的感觉就像是有人做了一桌大餐,他以为是满汉全席,实际上对方端上来一小碟咸菜。

落差感极大。

明初的早朝整个过程非常繁琐,每个步骤都有定好的规矩。

整场朝会由四个部分组成。

最开始是接见准备离京和即将入京的官员,鸿胪寺的人上前奏报,朱元璋会选择性地见一两个人,当然,大部分都是不见的。

那些人只需要在殿外行跪拜之礼后就可以离开了。

之后是处理一些边疆的事务,但由于北元平定后,整个大明基本都安定了下来,现在主要是预防沿海一带生事。

能拿到朝会上讨论的,基本上都不是什么大事,真正要紧的事早就在第一时间送到朱元璋手上了。

这两项完成后,就是后世影视剧中常见的“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的环节,被称作“上奏换”。

依照往常规矩,有事启奏的官员在奏事前,会先咳嗽一声,主要是为了打招呼,这样可以防止两个朝臣同时启奏,以致于出现尴尬的场面。

倘若真的出现上述情况,鸿胪寺的人会再次出马来引导,亦或是通政司的人负责。

大臣奏事时,声音需洪亮、有力,以便皇上听清。

甚至,有时鸿胪寺的人会代替大臣朗诵奏疏,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所以鸿胪寺的人都会派出部门里长相最周正、声音最洪亮的官员。

这些官员奏事后,若是能当场决断,朱元璋就会直接批复,若是不好直接处理,朱元璋则会在朝会结束后再次召见官员来议事。

一般情况下,朝会上的事都不会当朝决断。

正是这个环节,打碎了朱雄英对大明朝会的滤镜。

他原以为能被拿到朝会上奏事的事情不说多么紧要,也得是一些大事吧。

谁知道,这些人说的全都是应天内的一些案件。

朱雄英听到接连三人都说的是或大或小的案件时,心里涌现出了深深的无语。

原来朝会上说的都是这些事情啊?

最离谱的是,朱元璋甚至连城内的一些偷盗抢劫之事都会亲口询问,而后进行决断。

朱雄英听着听着发现了不对劲,他怎么感觉自家皇爷爷语气好像有些兴奋呢?

尤其是在听到一些离奇的案件时,这种感觉更明显了。

朱元璋直接化身当代福尔摩斯,开始断案。

朱雄英暗暗腹诽,也没听人说过老朱还有这个爱好啊。

难道说大明后面那些奇葩的皇帝不是基因突变?

毕竟从源头上讲,朱元璋也是有一些奇葩的。

底下这些大臣之所以没有发现,完全是因为朱元璋是个真正的卷王,他每天都要批复好多折子,一直兢兢业业工作到退休,生理意义上的那种。

大臣们自然觉得这是皇上勤政爱民的表现,哪能想到他们的皇上只是单纯喜欢当福尔摩斯呢?

更有甚者,把朱元璋的这种表现当成了对权力的把控。

朱雄英只能说,这种误会挺好的。

就是不知有一天,这些大臣知道了真相,会不会对朱元璋铁血帝王的印象产生破灭。

朱元璋正激动地分析着案件,忽然感受到自家大孙看过来的眼神有点奇怪。

他心里咯噔一下,糟了,咱喜欢破案这件事难道被大孙看穿了?

不过,看穿就看穿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