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在地……
数日之后,韩世忠先行上奏,武举已经进行完毕,其中二十六人过关,这也不奇怪,现在武学之人一共也不过几十个,加上一些临时凑数的,能够有二十余过关已经不义。不过,有了这个开头,以后参加武举的人必定会越来越多,也不会出现这等状况了。
实际上武举的程序和科举基本一样,但是这一次赵构刻意简化了,目的就是先行打造一个开端,只有先举办了,才能愈加兴盛。否则,谁会参加武举?
赵构要用这一次的武举告知世人,从此以后,文武并列、不分伯仲!只有如此,局势才会慢慢改变,否则现在朝廷的局势,永远也变不了。
以前大宋的武举,武状元也不过授从八品,天生就比儒生低了一头,在这种情况下,谁又愿意去习武?有些事儿,还得从根子上慢慢改才行,这一次的武举就是改变之始。
至于科举还要等几日,武举一眼就能分出名次,而科举成千的试卷需要裁定,需要花费大量功夫。
赵构看了看名册,除了一个毕进,其他人并不认识。
“两日后,大庆殿前演武!”
“臣领旨!”
两日的时间一晃而过,这一日赵构难得穿了朝服,而大庆殿之前的广场上,已经搭设好了高台。
正常的武举,同样要考策论等文化课,不过,赵构自然没多少心思去看他们纸上谈兵,就算是这演武也不过看个热闹,他纯粹是立人设和表态度来的。
所以,这武举的殿试,也只剩下考核武艺。
考武举身高、体重是很重要的一个筛选条件,不过能参加殿试的,这些自然没问题,另外便是和儒生殿试一样,考生的样貌同样会成为皇帝排名的重要因素。
至于具体考核内容,有考力气(举重)、长垛、步射、马射、负重跑等项目。
总而言之,武举要选出身高一米八以上、长相英武,骑射、步战都有一把本事,还要知晓兵法、懂得排兵布阵的人才。
等到赵构前来之时,一众考生和考官早已经到了。
看着身前一众跃跃欲试的武学学子,赵构一脸和煦笑容的走上前来。
“本来,有卿家奏本,说今年这武举不开。一则浪费钱财物力、二则人数太少显得我大宋贫瘠。”
“可朕却说,此武举为国选才,岂又浪费之说?至于人数多寡……人数再多,若是庸才也无用,人数再少,若有一万军不当之猛将,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