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意识到,虽然胜利值得庆祝,但更重要的还是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稳定。
长公主听到苏哲的谨慎之言,心中不禁生出一丝不悦。
在她看来,吐蕃的投降是一次彻底的胜利,是边境从此安宁的保证。
“苏哲,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长公主的声音中带着明显的不满。
“吐蕃这一次都被打趴下了,还派王子过来投降,我们应该庆祝这一胜利,而不是在这里杞人忧天。”
苏哲面对长公主的质疑,并没有动怒,而是保持着冷静和理性。
“长公主殿下,我并无贬低虎威将军功绩的意思。”
苏哲沉声回应。
“只是,国家的安全不能只依赖一次胜利。”
“吐蕃虽然暂时屈服,但他们的历史表明,他们像一头贪得无厌的老虎,随时可能重新对我们大魏造成威胁。”
“我们必须时刻警惕,不可掉以轻心。”
长公主的眉头紧锁,她对苏哲的悲观论调感到不快。
"苏哲,你总是这么悲观。”
长公主反驳道:“你难道看不到蜀军的强大吗?看不到蜀军将士的英勇吗?”
“吐蕃已经投降,我们应该有自信,而不是在这里无端揣测。”
苏哲知道,他必须更加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长公主殿下,我对蜀军的战斗力从未有过怀疑。”
苏哲坚定地说下去。
“但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往往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耐心来维护。”
“我之所以提出警惕,是出于对国家未来的深思熟虑,而非无端的悲观。"
双方的争论引起了其他大臣的注意。
一些大臣开始低声讨论,有的支持长公主的乐观态度,有的则认同苏哲的谨慎观点。
女帝坐在宝座上,观察着这一切。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对两人不同观点的思考。
她知道,国家的治理需要不同的声音,需要平衡各种观点。
“够了!”
女帝的声音打破了争论。
“苏哲和长公主,你们都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
“长公主,你的乐观是好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苏哲的谨慎。”
“我们必须庆祝胜利,同时也要为未来做好准备。”
“而且,吐蕃投降的条件则需要朝廷让出沙洲的城池!”
女帝的话语一落,整个大殿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
随后,是一片震惊和议论。
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和激动。
百官们议论纷纷,情绪高涨,他们对吐蕃的要求感到愤怒和不解。
“这叫什么话?”一位大臣愤慨地说道:"吐蕃居然要我们割地,这不仅是对我们的侮辱,更是对我们大魏的挑衅!”
"是啊,沙洲是我们大魏的土地,是我们的边疆,怎么能说割就割?”另一位大臣附和道:“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和平就牺牲国家的领土完整。”
“大魏的土地,每一寸都浸透着我们先辈的血汗,。”又一位大臣激动地说道:“我们不能让后人指着我们说,是我们割让了国土……”
长公主的脸色变得复杂,她权衡着利弊,最终开口。
“女帝陛下,以示朝廷恩威,沙洲送出去吧。”
“反正那边也只是边关之地,没有太多大魏子民。”
“此举可以显示我们的宽容和大度,也能让吐蕃彻底归顺。”
她的话虽然听起来有理,但其中透露出的轻率和短视,让许多人感到不安。
沙洲虽然地处边关,但其战略位置重要,一旦失去,将对大魏的边防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
苏哲的脸色变得严峻,他立即反驳。
“长公主殿下,沙洲虽然人少,但它也是大魏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