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的底子单薄,从周继春到地方上做官,俸禄外加上一些个的灰色收入。
勉强支应各种的费用花销。
也就没有能力拿出大笔的闲钱在任职地购买宅子居住。只能是一大家子就都住在府衙后宅。
知州府后宅是三进带个后花园的宅子,周家人口不算多,也住得不宽敞。
地方不宽敞就不能用太多的仆从,家中的仆从也就很少。
勉强维持着知州府宅基本的体面。
王氏当年算是低嫁,但是尚书府却没有因为王氏低嫁就将嫁妆减少,反而是将王氏的嫁妆给备的很是丰厚。
不过,在王氏出嫁前,尚书夫人担心心思简单的王氏,头脑发昏,心疼夫君日子过得不富裕,将自己的嫁妆都贴补出去。
尚书夫人曾耳提面命给王氏,这些嫁妆是给王氏自己花用和给王氏将来的儿女嫁娶用的。
千万不能傻到用自己的嫁妆贴补婆家。
为此尚书夫人还把自己身边的一个管事婆子给王氏陪嫁到周家,随时提醒王氏别冒傻气。
好在,周继春到底还是懂规矩的。并没有打王氏嫁妆的主意。
周继春平日里与上司,同僚走动。那些上司和同僚大多还是很给周继春面子的,毕竟王尚书多次担任主考官,是大黎朝众多官员的老师。
上司和同僚给面子就好办事,这么些年,周继春只在关键时刻,从王氏陪嫁里拿了几幅字画送给上司,走礼。
王氏陪嫁里的这些字画,都是尚书府收藏的名人字画。
基本都是些有价无市,极具收藏和品评价值的珍品。
在整个大黎朝追求风雅的大潮流下,这些名家字画,当办事的敲门砖那是相当的有奇效的。
幸亏,王氏也体谅夫君,每次都是在关键时刻,需要有拿得出手的体面物件,跟上司走动,周继春软语相求到王氏跟前,王氏都慷慨相帮。
其他,周继春就没动过王氏的嫁妆了。
王氏不拿嫁妆贴补周府,周府的日常开销就是周府的一百多亩地和两间铺子,再就是周继春的俸禄和周继春贴补家用的一些灰色收入这些进项。
将将的够维持住知州府宅的体面,尚且算不上太富裕。
当然,做为一洲知州,周继春也不会就只有这些银子。
大黎朝,开国已经两百年。
当今皇上,已有五十多个春秋。怠政多年。
讲究奢华精致,喜好吟诗作对,歌舞升平。
上行下效。
官员集团,从上到下奢靡成风。
贪腐成风。
周继春从根上来说是农家子,从小在乡下长大,又年幼失怙。
了解些,底层劳苦百姓的不易。
心里多少有些怜贫惜弱之心。
但是,让他做个两袖清风的清官。
他也做不到。
他要是敢如此特立独行,估计早早的就被同僚们排挤出去。
哪怕他是尚书府的女婿,也不行。
他只能顺应潮流,有些钱他也拿了。但是,相对有些有底线没有死命的搜刮百姓。
贪来的那些钱,大多都用来跟那些个文人士大夫,附庸风雅。
讨好上司,人情走动。
少部分用以贴补家用。
总体来说,就是周家底子太单薄。
周继春想要融入官员群体,就得跟着大把的往外花钱。
随着大流贪墨的那些银钱,也就勉强维持他跟那些上司,同僚打成一片的。
王氏管理着后宅,掂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