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穷屌丝逆袭成国王> 第7章 秀才及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章 秀才及第(2 / 3)

接到这意外的邀约,唐明德和牛得水对视一眼,眼中既有惊讶又有兴奋。他们对这个神秘的“簪花宴”充满好奇,但同时也不禁心生疑惑:为何会突然邀请他们参加这样的宴会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两人决定按时赴约,一探究竟。

簪花宴上,唐明德和一众有幸考中的秀才们身着鲜艳夺目的红袍,头戴精致华美的簪花帽,意气风发,好不风光!

为了这身行头,他们的家人可是煞费苦心。早早就赶赴杭州,寻找手艺精湛的裁缝量身定制。这几身衣服和簪花帽子耗费了好几两银子,但家人们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至此,唐明德和牛得水等一众十年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终于脱去平民身份,成为令人羡慕的秀才。秀才是一种身份,考上了秀才才算得上是读书人,才算有了功名,意味着他们已经进入到士大夫阶层,有免除赋税徭役、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被用刑等特权,还可以每年领到4两银子。

盛宴过后,便是庄重而神圣的入学仪式。

入学又称入泮,这是因为过去的学宫又称泮宫,而“泮”字有“半水”之意,古代天子诸侯讲学的地方多建于水池之畔,故得名“泮宫”。后来,人们将学生进入学校读书比作进入泮池,所以新生入学也被称为“入泮”。

入泮礼仪十分讲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首先是正衣冠。古人非常注重仪表整洁,认为一个人的形象和气质能够反映出他的品德和修养。在入学仪式上,学生们要整理好自己的衣着服饰,以表示对师长和知识的尊重。仪容整洁,是上的一课。那个时候的穿衣是有严格等级制度的,有了功名的秀才,穿蓝色衣服。如果秀才被黜革,穿着的服装也要变换,只能穿青衣。《清史稿·选举志一》记载:六等黜陟法,“五等,廪停作缺。原停廪者降增,增降附,附降青衣,青衣发社,原发社者黜为民。”大意是,按“六等黜陟法”,附生降为青衣,青衣则被降到社学继续学习,发社则被革除秀才功名,成为一般平民。文中的青衣,是指受处分不许穿生员法定蓝布长衫者,相当于留校察看;发社,即开除出官学(县学、府学),降到社学(乡村民众所办学校,供童生读书的地方)肄业,即在社学继续学习,准备将来重新考取秀才。

接下来是拜师礼。由府、州、县官率领众秀才前往孔庙拜谒孔子。众人心怀敬畏之情,鱼贯而入,虔诚地向这位至圣先师行礼致敬。随后,他们又移步学宫,拜见学官。《学记》记载:“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意思是入学之初,要穿礼服,备祭品,举行祭祀有道德学问的先圣先师的仪式,以示敬师重道。

拜师礼上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是拜先生,三叩首。拜完先生,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所谓六礼束脩,亦即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这种传统的拜师礼仪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尊敬师长的品质。

然后是洗手静心。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们洗净双手,摒弃杂念,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它也寓意着学生们要保持心灵的纯洁和宁静,不受外界干扰。行过拜师礼后,学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净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最后是开笔礼。开笔礼包括朱砂开智、击鼓明智、描红开笔、拜笔师等内容。所谓“朱砂开智”,就是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