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西二十里远,有一乡一镇,一乡叫岭砚,一镇叫泰丰。这里山峦起伏,碧水环绕,绿树成荫,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堪称一邑胜景之最。居住在此地的人们,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声名远扬。
紫阳书院和岭砚书院分别位于这个乡镇之中。这些书院由当地乡绅捐资兴建,并聘请了知名的学者担任教师,经过多年的发展,规模日益庞大,不仅吸引了附近的士子前来就读,甚至连远方的人也慕名而来求学。两个书院都非常注重礼仪文化,邀请著名的儒生来讲学,教学设施完备,学生宿舍、宾客住所、厨房浴室等一应俱全。因此,来这里求学的人络绎不绝,一时间声名鹊起。
在岭砚山脚下,紫阳书院坐落在被竹林环绕的軻村。而唐明德的家则位于离軻村仅二里多远的楠村。楠村和軻村之间,有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在这条小溪之上,矗立着一座小巧玲珑的桥梁,名为麟瑞桥。每天清晨,唐明德都会穿过这座小桥,前往紫阳书院上课。
踏入这座古色古香的书院,仿佛穿越回古代的书香门第。这里远离繁华喧嚣的市井之地,周围一片宁静祥和。唯有莘莘学子们清脆悦耳的读书声和老师们抑扬顿挫的授课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曲动听的交响乐。此外,院子里的树木上不时传来鸟儿轻声细语般的鸣叫,更为这片宁静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书院的主体建筑风格独特,主厅采用三开间设计,屋顶则是硬山顶式结构,两侧的山墙上耸立着高高的风火墙。南北厢房各自设有三间房舍。整座书院由前后两进和东西两庑构成,它们面向中央庭院,四周都建有外廊,彼此之间相互连通,共同围成一个天井。这种布局精巧而合理,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抬头望去,书院门楼上高悬着一幅横幅,上面镌刻着四个苍劲有力的篆字——&34;敦化达才&34;。这四个字不仅是书院的标志,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历程。它传达出书院对于培养学生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书院追求卓越、塑造人才的坚定信念。
唐明德和牛得水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文之后,便开始相互传阅并请对方帮忙指出其中的错误或不足之处,以便最后交给老师批改。
今天老师给出的作文题目是“恭则不侮宽则得众”,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一个人只要态度恭敬,就不会遭受别人的侮辱;待人宽厚,就能够得到众人的拥护”。
唐明德写的文章洋洋洒洒足有上千字之多,不仅如此,他的字迹也非常秀丽、得体。牛得水看完他的文章后,惊讶得张大了嘴巴,仿佛下巴都要掉下来似的。他忍不住问道:“日新兄啊,你之前不是生病了吗?怎么一场病过后,你像是脱胎换骨了一般,写出来的文章水平一下子提高了这么多呢?难不成世上真有梦笔生花这种神奇之事发生在你身上?”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
昔者,古之圣贤,教民以恭,导民以宽,故能使天下归心,万民咸服。恭者,敬也,不侮则尊;宽者,容也,得众则广。是以君子务恭,小人效宽,国家安宁,人民和乐。
恭则不侮,乃为人之本。古语有云:“敬人者,人恒敬之。”是以君子敬天敬地,敬祖先,敬父母,敬师长,敬朋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侮者,人恒尊之。故君子恭而有礼,不侮慢于人,人亦敬而尊之。
宽则得众,乃治国之道。古语有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以君子宽容大度,不拘小节,不念旧恶,不咎人过。宽以待人,人亦宽以待之,故君子宽而有容,得众则广。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此君子之道也。君子以恭待人,人亦以恭待君子;君子以宽待众,众亦以宽待君子。是以君子恭而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