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璋出生于西河省安西市一个名叫瘦马梁的小山村,那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是远近闻名的贫困之地。
由于村子太过贫穷,外村的姑娘根本不愿意嫁过来。于是,在这个封闭落后的山村里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婚配方式——“换头亲”。
所谓“换头亲”,就是两个家庭之间通过交换女儿来完成婚姻。这种方式在当地非常普遍,那些家境贫寒、无法承担彩礼和婚礼费用的人家,只能依靠这种方式来延续家族血脉。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观念也变得扭曲和现实起来。
瘦马梁这个地方可以说是贫穷至极,家家户户都生活拮据,但要说起谁家里最穷,那非聂璋家莫属了。他家只有三间破旧的瓦房和一眼窑洞,真可谓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啊!
瘦马梁这个小村庄总共也就住着二十几户人家,大约有一百多口人。村子里只有两个姓氏,分别是聂姓和李姓,其中聂姓人稍微多一些。据说,聂姓的祖上是清朝时期战乱后的散兵游勇,为了躲避战乱才来到这瘦马梁的。
聂璋的母亲则是他爷爷在那个饥荒的年代里捡到的一个逃荒讨饭的女子。当时她才十二岁,后来长大成人后便与聂璋的父亲成了亲。
聂璋母亲和父亲都属于大字不识一个的人,他母亲连自己娘家都说不上,但干起活来,那可是不输男人,勤快麻利,不过她的勤快养成了聂璋父亲的懒惰,家里里里外外都是母亲料理,聂璋父亲干活既懒又慢,生产队长干脆打发他去给生产队放牛,一辈子就是生产队里的饲养员。
夏收割麦子,聂璋母亲能顶两个人,但是工分记的是女人的工分,她找队长,要求和男人记一样的工分,队长说,“你记了男人的工分,别的女人都来找我,我怎么办。”聂璋母亲说,“别的女人能和我比试,能和我干一样的活,我服她,我就不要你给我记男人的工分了。”队长知道没一个女人能干过她,但就是不松这个口,最后说,怪你没夹个巴巴子,等夹个巴巴子了自然就记一样的工分。”
从此聂璋母亲也就开始学着干活慢腾腾的,压隔着自己,干的活不能让超过别人,左右看着,尽量和别人一个样。
聂璋家院子的门就是土围墙上开的一个圆洞,门是爷爷用编框子的柳条编成的笆篱门,三间瓦房不知道是哪一辈人修的,屋里的椽檩墙壁都被烟熏得漆黑一片,像被黑漆刷过,而墙壁上则留下一道道画符一般的痕迹。那是下雨的时候,小屋的墙缝隙就流进来的雨水留下的。那些痕迹一道道的多了,就形成各种各样的图画,有的像鬼怪,有的像人,有的像树……
那瓦房是爷爷奶奶住着,聂璋和父母就住院子北面的窑洞。到聂璋稍懂事的时候,有天晚上醒来,他看见了他不该看见的一幕,父亲趴在母亲身上,吭哧吭哧地忙乎,母亲哼唧唧得扭动着……聂璋赶紧用油里吧唧的破棉被把脸捂住。
第二天开始,他提出要去爷爷奶奶的炕上去睡,爸爸没吱声,妈妈说了一声,“看你,想去哪里睡就去,反正都是热炕,你别看爷爷的瓦房子,比不上窑洞的冬暖夏凉。”
从此,聂璋和弟弟在爷爷奶奶的炕上睡,妹妹和父母睡窑洞。本来房子小,炕也小,爷爷奶奶弟弟,再加上他一个,四个人挤在一个炕上,把爷爷奶奶的一把老骨头都挤散架了。有时候爷爷半夜起来说他,“你真的是个孽障,你一个人要占一个炕,你看看我们怎么睡觉?”聂璋醒来迷迷糊糊地一看,自己横着睡觉,炕头的一大半都占了。
瘦马梁离公社最近的小学距离也足有十五里之遥,在这个村子里面,几乎没有多少孩子愿意前往学校接受教育。然而,当聂璋长至十岁时,他的爷爷却坚定地表示:&34;若是一个字都不识,那岂不成了睁眼瞎?出门在外,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