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kpll00013卷(1 / 2)

德意志再度疯狂

流浪汉加入德国工人党

1919年9月16日,一位年约30岁的男子走进了德国慕尼黑绅士街48号,在这里他被推选为德国工人党领导委员会的第7名委员,专门负责宣传工作。从此这位男子带着德国工人党走向了疯狂发展的道路,德国和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他的身上,这位男子便是阿道夫·希特勒。

1889年4月20日晚上6点半,在奥地利勃劳瑙镇的一家小客栈里,阿道夫·希特勒出生了。其父阿洛伊斯是个私生子,是奥地利的一个海关小职员,他一生结过三次婚,阿道夫·希特勒是他第三次婚姻中所生的孩子。

1895年,年满6岁的希特勒被送进公立学校去读书。11岁时,阿洛伊斯希望儿子能像他一样做一名公务员,于是花了一笔钱把他送到了林茨州立中学,然而此时的希特勒并不想做公务员,而是要当一名艺术家,正如其后来在《我的奋斗》中写道:“当时我才11岁就不得不第一次违抗(我父亲的意愿),我不想当公务员。”他反抗的方式是不再好好学习。

1903年1月3日,希特勒的父亲因肺出血去世。他的母亲觉得有义务

按照丈夫的遗愿来继续要求儿子上学,希特勒仍然以荒废学业来同母亲进行对抗。 “接着一场疾病突然帮了我的忙,

在几个星期之内决定了我的前途,结束了永无休止的家庭争吵

1905年,16岁的希特勒得了肺病,母亲不得不让步,因为医生说,像希特勒这样的身体,将来不宜坐办公室。在他养病的两三年里,希特勒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他整天逍遥在美丽的多瑙河畔,沉醉在做艺术家的美梦里。

1907年9月,希特勒病愈之后,便来到维也纳报考美术学院,然而几次考试都因为绘画成绩不够理想而名落孙山。1908年12月,希特勒的母亲因病去世。

面对这一连串的打击,希特勒离开了家乡,他在心中暗暗发誓,若不干成一番事业,决不回乡。重返维也纳的希特勒开始了一段辛酸和贫困的生活。为了生存他打过小工,在街头过画,当过流浪汉,进过收容所……同样他也在感受着维也纳那份独特的文化,他随着人们进剧院、逛公园、看书籍。 在维也纳的经历,促使了希特勒世界观的形成,他在这段时间里看的大量反犹书籍

这些书籍强化了他的反犹情绪,使他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反犹主义者。

1913年春天,24岁的希特勒为了逃避服兵役,移居到了德国。在慕尼黑,希特勒同在维也纳时一样,过着孤单、贫苦的流浪生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久积心头的抑郁终于找到了发泄的机会。8月3日,他上书巴伐利亚国王,申请志愿参加巴伐利亚步兵团,很快便获准。

1918年11月10日,正在医院养伤的希特勒听到德国战败的消息之后,悲痛不已,无法接受战败的事实,同许多德国人一样,他坚信战争的失败是国内出现了卖国贼。愤怒的希特勒被仇恨熏红了双眼,他决心放弃艺术,投身政治,为德国报仇雪恨。

伤好之后的希特勒又回到慕尼黑,开始在一个战俘营中担任警卫,随后被第二步兵团调查委员会吸收为情报员。

1919年秋天,希特勒接到了一项要他调查德国工人党的任务。

德国工人党是1919年1月由慕尼黑机车工厂钳工安东·德莱克斯勒和报社记者卡尔·哈勒共同创建的。

9月12日晚,希特勒参加了德国工人党在施端纳克勃劳啤酒馆的集会,一共有25个人参加。一开始,希特勒并没有觉得这个党和别的新组织有什么不同之处。正当他要起身离开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