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说完之后,也不待刘协答复,便转身拂袖而去。
刘协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大厅之中怔怔出神、久久不语。
他琢磨着曹操刚才说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此番曹操的来意,刘协已经大致摸清楚了,是来找他要赏赐的。
而这种赏赐并不是普通的赏赐,而是挑战皇帝权威和尊严,甚至是安危和性命的一种赏赐。
刘协是打心眼儿里不愿意给曹操这种赏赐,可曹操却在临走之时,特意强调让他慎重考虑。
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不答应的话,刘协可要想想会有怎样的后果。
在刘协看来,最大的后果,就是废了他的皇帝之位,甚至将其处死,就像当年董卓杀害刘辩那样。
无论是被废,还是被杀,都是刘协无法接受的。
如果被废的话,他将成为一个普通人,这会让他忍受奇耻大辱,也无颜面对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如果被杀的话,他又实在贪恋这花花世界。
他如今才刚刚三十出头,并不想这么早就撒手人寰。
当年刘协也曾是个有志青年,他十几岁的时候便已经意识到曹操并不是好人,而是跟董卓如出一辙,也是个把自己当成傀儡的乱臣贼子。
刘协并不甘心一辈子当个傀儡皇帝,于是在还未成年之时,便与董承合谋了衣带诏事件。
只可惜董承的力量太过渺小,曹操的势力太过庞大,二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董承很快便失败了。
曹操也将董承满门抄斩,其中还包括董贵妃和她肚子里的孩子。
从那以后,刘协便再也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铲除曹操。
一方面,他的岳父董承一家被曹操所杀,没人再敢跟曹操作对。
另一方面,曹操也加强了对刘协的监视和戒备,刘协周围都换上了曹操的心腹,稍微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就会立刻向曹操汇报。
渐渐地,刘协认命了,终于不再挣扎了,觉得自己根本拿曹操无可奈何。
若有任何的痴心妄想,最后带来的结果只能是失败,而且还会伤害到更多的亲人,甚至是搭上自己的性命。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刘协心灰意冷之后,也曾多次有过轻生的念头。
可他一想到自己身边还有个伏皇后,一想到自己膝下还有几个儿女,便实在不忍心抛弃他们。
伏皇后也多次劝过刘协,只有坚强地活下去,日后才可能会有机会。
如果他一时想不开自寻短见的话,就再也不可能有机会重掌大权了。
于是刘协最终选择了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坚强地活了下来。
后来他又变得留恋起人间来,并不愿意轻生。
此番要想保住性命,恐怕只能向曹操妥协。
可如果答应了曹操的要求,那么以后朝堂之上就又多了个董卓、李傕那样的魔鬼。
刘协一想当年的情景,便不由感到一阵毛骨悚然。
就在刘协左右为难之际,一个女子款款走了过来。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协的结发妻子,当今皇后伏寿。
伏寿出身显赫,是东汉大司徒伏湛的七世子孙。
她的父亲是伏完,曾经在朝廷中担任过侍中、执金吾、辅国将军、中散大夫、屯骑校尉等职务,于建安十四年去世。
嫡母刘华是汉桓帝刘志的长女,被刘志册封为阳安长公主。
兴平二年,伏寿被册立为皇后。
在李郭之乱期间,伏寿曾经与刘协患难与共、相依为命。
后来衣带诏的事件被揭穿,董贵妃也受到了牵连,刘协身边可信任的人便只剩下了伏寿一人。
有道是: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
伏寿觉得虽然董承有罪,却不该杀掉他的女儿,况且董贵妃当时还有孕在身,所以伏寿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