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此番召集武将军议,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唯独一个人几乎没怎么说话。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蔡瑁。
蔡瑁在刘表身边多年,早就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本事。
对于黄盖投降这件事,蔡瑁明显地能感受到曹操的态度,基本已经深信不疑。
而在场的各位将军也都对此事毫无疑问,或者说也许有人心里也会有所疑惑,但却故意迎合曹操。
在这种场合下,蔡瑁原本也该去说几句曹操爱听的话,但他却没有。
因为他觉得不应该说。
曹操把大家召集过来,说黄盖给他写了封信,想过来投奔,蔡瑁听了之后便开始在心中斟酌起来。
这件事无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真降,一种是诈降。
现在曹操和孙权两军的形势很明朗,谁都知道是曹强孙弱,而且差距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旦开战,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黄盖活了一把年纪,自然能够看清楚形势,所以他才选择了及时投靠曹操。
从这个角度来看,黄盖就是真降。
如果是黄盖与周瑜密谋,对曹操用了诈降之计的话,曹操或者不信,或者相信。
就算相信的话,黄盖过来了之后又能如何?
一个小泥鳅能掀起多大风浪,更何况还是个快要入土的老泥鳅。
所以诈降是不可能的。
蔡瑁分析完了真伪之后,又在考虑自己该如何行事。
如果曹操接纳了黄盖,黄盖过来之后,不但会带上一些自己的兵马,还会给曹操透露很多江东的秘密,那样无异于如虎添翼,曹操取江东更加易如反掌。
而曹操一旦拿下了江东,谋朝篡位的日子就指日可待了,卸磨杀驴的日子也为期不远了。
所以绝不能让曹操接纳黄盖,不让他接纳黄盖,就得说他是诈降。
即便黄盖是真降,也要把他说成是诈降。
人多眼杂,众人又都是一个想法,蔡瑁也不好当面直接跟大家唱反调,所以他才选择了沉默,只是偶尔点点头,强作一下欢笑。
散帐之后,众将鱼贯而出,到了后来,中军大帐之中就只剩下了曹操与蔡瑁二人。
曹操也意识到了刚才蔡瑁没怎么出声,此时看他又刻意留了下来,知道他肯定是有什么话想跟自己单独说。
于是曹操说道:“徳珪啊,这回没外人了,有什么心里话但说无妨!”
蔡瑁点了点头,又近前几步,说道:“丞相,您觉得黄盖投靠我们的事是真是假?”
曹操老眉一皱,看着蔡瑁反问道:“你觉得呢?”
“末将认为绝无可能!”蔡瑁十分笃定地说道。
“哦?何以见得?”曹操饶有兴致地问道。
蔡瑁刚才就已经绞尽脑汁地找了好几个理由,此时自然对答如流,于是说道:“丞相,末将跟黄盖打过这么多年交道,对此人还是十分了解的。他当年是孙坚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后来又追随孙策脱离了袁术,再后来又辅佐孙权,可以说是三代老臣了!试问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可能会卖主求荣、临阵投敌呢?”
曹操叹了口气道:“徳珪呀,你也说了,黄盖辅佐了孙家父子三个人,在战场上也立功无数,说他功勋卓着、德高望重也算名副其实吧?”
蔡瑁勉强点了点头。
曹操又道:“可就是这样一个为孙家兢兢业业卖命一辈子的人,却一直不受重用,竟然让周瑜那个黄口小儿骑在他的头上,对他颐指气使、呼来喝去的,你觉得黄盖心理能平衡吗?如果换了你,老夫现在找个二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来指挥你,你是不是也得背后把老夫骂得狗血淋头啊?”
蔡瑁连忙道:“不会的,无论丞相如何安排,末将都会坚决服从!”
曹操狡黠一笑道:“你可拉倒吧,好听的话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