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改革最重的工作不在报纸而在电视,无论硬件设备还是节目质量,都是肉眼可见,而报纸相对压力就轻多了。
任务艰巨,才是考量1个人能力的时候,张亚杰果然不负所望,不但在揭牌仪式前完成了所有工作,还组织台里骨干赶制了1个专题片,这个专题片涵盖了清阳市广播电台、清阳日报和清阳电视台的前世今生,回顾了3家主流媒体走过的漫长道路和难忘的辉煌,也是致敬过去,开创未来。这个专题片在清阳广场、商厦、电梯里,不间断地播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在之前的印象中,荆涛认为电视台因为没有全额开工资,主创人员很可能没什么战斗力,这两件事充分说明,电视台的人,也1直在求变,只是没有好的政策和样板,改革的进程1直不明显,甚至换汤不换药,这次清阳几家主流媒体大融合,电视台1线人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张亚杰就曾经跟荆涛表示:电视台虽然有许多问题,也有许多困难,但采编播队5还是拉的出去的,那天去市里上访的人,代表不了电视台的主流。
揭牌仪式结束后,紧接着就是具体改革方案的出台。
仍然是照搬南传模式,搭建起媒体融合的大框架,分设几大分中心,指挥调度中心是全中心的中枢,采集中心、采编中心、编发中心对应的则是以前各个新闻单位的通联部、记者部、编辑部和播控、发行。
主框架和分支框架搭建好后,紧接着就是竞聘上岗。
这是改革进程中关键环节,也是所有人特别关注的环节。
这个环节中细则的出台,芮晓枫出了不少力。
作为未来传媒中心的1分子,芮晓枫还是将1份详细的方案传给了荆涛。
荆涛看后,结合唐文泽的总体方案,又进1步跟辛鑫、张亚杰等班子成员反复研究,才最终有了具体措施的出台。
各个分中心是中流砥柱,也是2级权力中心,这几个分中心定岗定编定经费,优化组合,双向选择,这项工作进行了足足3天才结束。
由于精简了中层机构,不再单独设立广告部,且各个岗位负责人是竞聘上岗,报社那个叫宋超的夹克男,放下方向盘当上报社广告部主任没几天就失去了职务,同事们背后称呼他为“最短命的主任”。
在定岗定编定经费这个环节中,最大限度保留住采编播1线人员,并且尽可能地将新生力量充斥进去,这是传媒运转的主体力量。
那些长期不上班泡病假、关系挂靠的全部被剔除掉,快到退休年龄并且愿意提前退休的人员通过做工作也提前离岗,还有在优化组合以及各个岗位末位淘汰下来的和所有短期合同工,这部分人几乎被精简百分之9十,只留下1小部分热爱传媒且有1定专业特长的人,以保证工作正常运转。
传媒中心几位领导不但有分管的分中心,每周还要到指挥中心值班1天。
中心正式运营后,荆涛又进行了第2轮改革,那就是解决优化重组过程中被淘汰下来的人员分流问题。这些人并没有全部遣返回家,大部分被分流到了产业中心。
产业中心囊括了原来报社的复印社、电视台的音像商店、广播器材商店,改组后,又增添了1个婚庆服务公司,服务公司还衍生出1个鲜花店,这几个部门独立核算,自收自支,3年后中心按比例提留管理费。
岗位精简、人员精简,使传媒中心得到有效搜身,极大促进了1线人员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1例上访告状的,可见第1天那帮人去市委上访,完全就是有人特意组织的。
精于数字核算的荆涛,在经费制定上显示出非凡的才能,按张亚杰的说法就是“算计到骨子里去了”。
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