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准确的说,这并不是一句古诗。
如果真要说出处的话,只可能和李白的《行路难》有一定关系。李白的这首诗中有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意思是说该是出人头地的时机到来了,要把握住这个机遇,干出一番事业。
副市长的这一句“古诗”显然是属于临场发挥,把本不相关联的两句话当成一句类似于古诗的形式,一并说了出来。
但是,对现场翻译者来说,难也就难在这里。
只要稍微了解翻译工作的人都知道,古诗词的现场口译是一个难两全的活儿,译者必须同时服务于两个“主人”:演讲者和原文作者。
西方甚至把翻译作为一种科学,不是没有道理的。
曾经有人说:“科学无法解决文学的优美。不能只翻译表面形式,要提取中心思想。只有坚持中国文化的美感,才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可以说,在现场口译上,为了能让英文读者领悟到中国古诗里的思想,译者不但需要找到极其恰当的词汇来置换,也需要在英文中保持住原来古诗的韵律,翻译出来后要朗朗上口,又要不失意境。
实话是说,对于这种古诗词的翻译,王建东现在真是弱项。
古诗词的翻译本来就是一件很难完美的事情,这里还要碰上其实只是一首诗里的半句话,再加上副市长先生自己加上去的大半句话。
那-----,这句话,是包括诗里面整句话的意思都翻译,还是只翻译副市长先生说的这半句话?
如果是分开来翻译的话,两者又怎么比较完美的衔接?
这显然是一个问题。
可是时间紧凑,却又实在容不得王建东有更多的想法。
这时候领导已经讲完,一屋子的老外正看向他等着他翻译的呢?
好在,这两句话虽然类似古诗词,但是相对来说,其含义比较明确,这样就给自己的翻译留下了较大的弹性空间。
王建东觉得,只要自己在现场的翻译上紧扣副市长所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在含意上只要八九不离十,意思上大体差不太多,就能基本达到要求的。
当然了,这样一来,作为非专业人士,或许王建东在翻译这两句“古诗”的内容上,可能就长度来说就要稍微比专业人士多一些英语的字词句了。
内容长一点就长一点吧。只要自己尽力了,这些瑕疵,领导应该也能理解和原谅,可能也不算有大失误的吧。他心里安慰自己。
这也就是王建东,初生牛犊不怕虎。因为到底是领导的讲话,要是换作别人,在翻译上可能要顾虑的地方就相对较多了。
他稍微思考了一下,决定按照自己的思路往下翻译。
于是,王建东接下来就按照自己刚才的想法作了这两句“古诗”的翻译。
还好,底下的老外都听懂了。大厅里响起来阵阵友好的掌声。
哎呀,我太难了。副市长先生明明知道自己不是专职翻译,还出来这样的难题。王建东心里松一口气:这一次总算马马虎虎终于应付过去了。
接下来希望,千万不要再有这样的古诗词的翻译了。他心里祈祷。
可是,真是“祸不单行”,市领导紧接着又说了一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最后再讲一句,我们上海,还有浦东将以诚恳的态度、饱满的热情、积极的状态,热烈欢迎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去上海,去浦东走一走,看一看,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惊喜的。谢谢大家。”
市领导终于讲完了。
王建东这时候长出一口气。
还好还好,出自《论语·学而》的这句话,相对来说还算是比较简单,也比较好翻译的一句古话。
这句话翻译起来还不算是特别有难度,浅显易懂。哪怕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