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辉忍不住赞叹:“前几天的《新民晚报》,用一个整版介绍了浦江上的南浦和杨浦这两座大桥的总设计师。这样的规格,我印象中还是很少见的。”
她想了想,说道:“今天终于在现场看到了杨浦大桥。我觉得比之报纸上的报道,个哦我个人的主观感受还要更让人兴奋和自豪的。”
王建东只是笑,看着她继续往下说。
胡晓辉笑笑,说:“我还清楚地记得,在那篇文章的最后,你们的总设计师说了一句话,‘中国的桥梁将走向世界!’真的,当时我就觉得这句话特别显得底气十足的。”
王建东接过话题,说:“这座大桥是现在世界上主跨径最大的斜拉桥。不仅在跨度上创造了世界第一,在桥梁理论的实践中也有着许多‘第一’的尝试。”
他介绍说,如果说南浦大桥的建成,实现了黄浦江上海市区段上桥梁“零”的突破,那么杨浦大桥的建成,则使我国的斜拉桥设计建造能力一举领先于国际桥梁界,奠定了在世界桥梁界的地位。
胡晓辉笑了笑,说道:“只是我不太了解。我们既然在黄浦江上造了延安路的隧道,为什么在黄浦江上还要造桥的呢?据我所知,建造隧道,应该要更经济一些的吧?”
王建东想了想,说:“桥、隧各有优缺点:隧道埋筑于地下,不影响黄浦江的水上交通,隧道埋深仅25米,车辆爬坡高度低,过江后可就近疏散;桥梁凌空架设,地面可看到桥梁建筑的宏伟景象,且施工时不影响黄浦江内航运,但桥梁方案爬坡高达60米,坡道较长,弯道较多,对行车有一定影响,并增加了车辆油耗和行驶时间。”
桥、隧方案的比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宏观因素。他说道:“市里领导最后拍板决定要做桥。因为国外很多来中国的,看看上海没什么变化,做隧道谁也看不见,看见了也没有什么印象,他是从形象上来讲,因为上海是老面孔。”
胡晓辉看看四周越来越多的人流,笑道:“不说了,不说了。闲话少说,抓紧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