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吃完,面条吃完。老周师傅后来把新被子送过来,顺便把“小粉丝”带走了。
春寒料峭,乡下的晚上要显得更加清冷一些。
罗佳铭和王建浦两人却都有了更多谈话的兴致。各自倒了一杯开水,干脆上床相对而坐拥被相谈,剩下的花生米也带来了床上。
令王建浦意外的是,眼前的罗佳铭虽然是规划出身,但是对于保税区的建设和发展,竟然有很多他自己独立的见解。
“呵呵,现在想起来都还挺有意思。”罗佳铭一上床坐下来,就问王建浦,“你知道我们保税区成立后的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
王建浦来开发公司之前,看过保税区很多相关的资料,对此还做过一些较为深入的研究。他知道之前从来没有过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是我国第一个保税区。
但是对于罗佳铭的这开头一问,他还是被问住了,只好是摇摇头说道;“我还真不知道,你和我说说?”
罗佳铭一粒花生米丢进嘴里,说道:“刚到保税区时,第一件事竟然是关于保税区如何命名,确定保税区的英文翻译。这你大概没有想到的吧?”
王建浦一脸疑惑,说:“现在的英文:Shanghai Waigaoqiao Free Trade Zone,这不是很好的吗?”
“这个翻译当然很好。但这个翻译的来由,中间却有一个很长故事的。”
王建浦不禁好奇:“怎么说?”
通过罗佳铭的讲述才知道,原来“保税区”这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在国际上通行最多被使用的称谓是“Free Trade Zone”,也就是自由贸易区。
外高桥保税区一经批准设立,就是当时国内开放度最高、自由贸易的功能性最强的区域,没有之一。
国家确定外高桥保税区内:实行免关税、免许可证;允许外商贸易机构从事转口贸易;可为区内外商投资企业代理本企业生产用原材料、零配件进口和产品出口业务;区内企业外汇全额留成;各国货币流通;设立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对保税区内的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可办理多次出入境护照,提供出入境方便。
从这些中央给外高桥保税区的政策来看,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自由”:贸易自由、货币自由和货物进出自由。
当时国家实行贸易限制,尤其是限制国外的贸易公司投资,但是保税区是唯一可以设立贸易公司的地方,进出口货物不受许可证管理免征关税。
其次是货币自由,当时外汇的管制很严,但国际贸易离不开各种货币的结算,所以在外高桥保税区每个国家的货币都可以在里面进行流通。外汇管理局专门出了一个外汇管理条例,实行外汇自由。
最后是货物进出自由,国外所有的货物、商品,包括国家限制进口的要许可证和配额的汽车、办公用品、家用电器、药品等在保税区内都可以自由进出。
罗工介绍说,这“三个自由”的归纳,算是非常胆大和超前的。对照这“三个自由”,我们觉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贸易自由。这是对当时非常严格的贸易管制的一个重要突破,尤其是打破了仅在生产型企业的招商引资,同样在贸易和服务贸易方面招商引资有所突破。
他说:“因此权衡下来我们认为还是用自由贸易区比较好。这样的翻译从对外宣传、与国际接轨等方面都有利,很容易让人接受。毕竟自由贸易区才是国际上通行的。”
当保税区翻译为自由贸易区后,开发办几位领导都认为这样的翻译很好。报到市长那里,市长看后也觉得这个名称翻译的蛮好。于是,英文名就定下了。此外,开发公司还曾提出将中文名称也改为外高桥自由贸易区。
最终市长先生拍板:保税区的中文还是不要更改,按国家文件就叫做保税区。所以最后确定下来中文名为上海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