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的中午,火红太阳高挂,烤得人喘不过气。
小河浜旁,荒草萋萋。茂密的芦苇荡迎风摇曳,野趣横生。
小毛、“四眼”和小花从外婆家里溜出来,与秋生还有“草上飞”在这里会合。脱掉上衣,在岸边选好位置立定,四男小歪叫着号子,“一二三”纵身下水。
后来到了初中,王建东才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中所描述的蒹葭,其实就是这种在灌溉沟渠、河堤沼泽四处常见的芦苇。
没有大人看管的时候,四小孩下河主要就是两件事:一是多抓鱼,一是挖芦苇根吃。
这个季节正是芦苇最茂盛的时候,也是芦根正新鲜粗壮的时节。匍匐横走在芦苇丛根部泥土里的芦根,很容易就能挖到。
长圆柱形的芦根,质轻而韧,在清水中洗去泥浆,放嘴里嚼嚼。只觉得脆嫩清凉甘甜,良久后余香仍会在心里回味无穷。
吃得多了后,小毛他们就有了经验。芦根条以粗壮、黄白色、有光泽、无须根、质嫩,从节的位置拗断,断口处可见排列成环的细孔,外皮疏松,可以剥离者为最佳。
天热的时候,外婆总是挖些芦苇根,用清水洗去上面的泥沙,然后切成半寸长左右,熬上一大锅的汤,再稍微加上一些白糖,让孩子们当茶水喝。有时候还用芦根和绿豆清水一起煮,做成绿豆粥吃。
外婆说新鲜的芦根性凉,能清热祛火,清热生津,能解大热,是一味不花钱就能退烧的民间草药。平时多喝喝芦根水,能起到防中暑的作用。
小花这时候在岸上大叫道:“小毛古古,我也要吃芦苇根的。”
小毛挑出来好几根最大最长的干净芦根,淌水给小花送过去。小花笑着接过来,寻到不远处的树荫底下,一边看着他们抓鱼,一边自己吃芦根。
在外婆家里的时候,小花大部分时间都是和露露在一起学习玩耍。但是只要小毛往外走,她却是一定要跟着小毛出来的,哪怕就是像现在这么炎热的中午也不例外。
也就是说,只要小毛在哪里,反正她就跟着他到哪里。小花对此理由十足,一是“四眼”生性好动,要帮着舅妈看管好伊。另外,她说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自己也想多看看乡下的世界。
这些理由听起来好像都很有道理。不过几次以后,明眼人就都能看出来,小花真正的想法和用意,还是她不能离开小毛太远。
之所以这么判断也是有理由的。有好几回只是“四眼”一个人出去找秋生他们玩,小花却从来一次都没有跟着“四眼”出去的,更不要说是主动了。
小姨有一次开她玩笑:“小花,到底谁才是你阿哥的啊?”
小花不响。见小姨一直盯着自己,她才有些不自然地低声解释:“他们俩都是我的阿哥。”
不过话说回来,小毛对小花也是优待有加,照管细致入微的,甚至比之于“四眼”这位真正的表哥,还要更加周到和用心用力。
小毛对小花好,他自己寻思其实很简单。因为他知道小花的亲生父母远离上海,要一年才能见上一面,小花一介头在上海其实就是一个外来户,就是周围人话里俗称的“闯入者”。
由于没有上海户口,小花在上海属于“借读生”,当初还是父母去学校里使劲求情才把她收下的。
小花从小懂事,自知能“闯入”上海读书不容易,所以在学习上很努力,也知道怎么去讨老师们的喜欢。
而更大的挑战其实并不在学校里。
虽然外婆一家人都对她挺好,但是她们有她们的难处。最现实就是家里居住条件差,几代人都蜗居在斗室里,本身就已经很困难。现在来了一名“小闯入者”,所以有时候免不了也会有一些话中有话、冷言冷语、甚至厉声厉气的时候。
还有,“四眼”爸爸的教育方式就只奉行一条:棍棒底下出孝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