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派出大军,由白起领兵,把魏、赵两家打得大败,杀敌十五万,史称华阳之战,擒获魏国将领芒卯。
经此一战,韩、魏以秦国马首是瞻。
韩、魏既然臣服,秦昭襄王就命令白起同韩、魏一起准备攻打楚国。
形势千钧一发,黄歇赶在战争爆发前到达秦都咸阳。
楚国现在是什么情况,黄歇比任何人都清楚,实在是经不起第二次挨揍了,便想着劝说秦昭襄王早点退兵。
一番冥思苦想后,黄歇向秦昭襄王写了一封劝谏信,这便是著名的《上秦王书》,也就是这封信,日后让春申君千载留名。
他在信中说:“天下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就是秦、楚二国。如今大王准备伐楚,这就好比“两虎相斗,驽犬得利”一样,只能是肥了韩、魏两国,又会使齐国更强,十分失计。”大王:“使臣以为,不如先与楚亲善,集中力量攻韩,逼魏、取齐,最后再使燕、赵、楚屈服。”
如今秦国国力强盛,大王英明,消灭东方各国像除灶尘一样容易。使臣斗胆进言:“我听说事物发展到顶点就必定会走向反面,冬季和夏季的转变就是这个道理,平常的东西积累到极点,也会陷入危险,垒棋至极高必危便是这个道理。”
当今,秦国的版图,已经占了天下四方中的西、北二方,这是从人类诞生以来君主从末有过的事情。我朝楚国的先王们三世不忘与齐国接境,又和韩、魏断绝往来,以断绝山东诸侯合纵攻秦之腰。如今,大王您派盛桥在韩国为政,盛桥以韩国随秦国,这样大王不用打仗,不显威风,可得到数百里土地,大王可谓是威风不减啊!
大王举兵又席卷魏国,堵住魏都大梁的城门,攻下河南,拿下燕、酸枣、入邢,魏国大军云集而不敢抗拒,大王的功绩可以说不二了。
大王又厉兵秣马、养精蓄税,二年后卷土重来,顺势拿下蒲、衍、首、垣,兵临仁、平丘、黄和济阳等城,迫使魏国臣服于秦。今秦军又占领濮水之北,使秦国国境与齐国相连;又断绝楚国和赵国之间的通道,山东六国几次合纵攻秦都未果,大王之威可以说是独霸天下了。威武之下如果能保有日前的成功和威势,稍加收敛一下攻城略地之心,向着仁义的田地里用一下自己的善心,便不留下后患,则三王五霸都不足以跟您相比。
大王如今倚仗人口众多、兵革坚强,乘着杀败魏国的余威,而想凭借自己的武力使天下的诸侯臣服,使臣总觉得是有后患的。《诗经》说:“没有人不想有好的开头,却很少人能有好的结局”。《易》说:…狐狸渡水,最终湿尾”。凡事开头容易结尾难啊!
以智氏联手韩、魏氏为例。春秋末期,晋国最大的家族是智氏,智家老大叫智瑶,智瑶带着韩康子、魏桓子去打赵襄子,结果在破城前,韩、魏突然反水,联手赵氏把智瑶杀死。智瑶死后,将智氏灭门,头颅被赵襄子做成首爵,当作酒杯来使;其后所有的土地均被韩、赵、魏三家所瓜分。
再者就是夫差与勾践的例子,这个比较出名,说的是吴王夫差那么的信任越王勾践,然后放心地向北攻伐齐国,没成想却遭到了勾践的偷袭,正所谓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结果可以想象,被勾践打的家都没得回了。
更有诗道:“大军出征不远离不长途跋涉”,如今楚国才是真正的帮手,邻国才是更可怕的敌人。《诗经》曰:“狡兔蹦跳乱窜,遇到猎犬跑不掉;这是因为别人的心思,对手能揣摩到”。现在大王相信韩、魏两国,正如同吴国相信越国一样,您就不怕攻打了楚国反而便宜了韩、魏,让战事再次重蹈覆辙了吗?
如今,大王仇恨楚国不亡,却忘记了楚国的灭亡会使韩、魏两国变得更强,使臣为大王考虑,大王您以为韩、魏亲善秦国,这就像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