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川结盟】
“主公为何如此短视?”
循声望去,原来是孟知祥软磨硬泡才留在西川的赵季良。
“先生有何指教?”赵季良是孟知祥的头号大谋士,孟知祥对他言听计从。
赵季良给他指出两川互为唇齿,最怕的就是朝廷挑拨离间,令我两川自相残杀,火并内耗。而今,朝廷战略出现失误,东川也愿意联手对抗中央,这是西川的机会。东川若失,西川必死!
其实这个道理在不久前刚被示范过,那就是西川王建与东川顾彦晖。王建想吞并东川,所以每当外部势力(李茂贞、杨复恭)进犯东川时,王建都会义无反顾地支援东川,当赶走外来势力后,再独自享受东川。
孟知祥既然想割据蜀地,就必须统一两川。他应该好好学习一下王建的战略思想。
在赵季良的劝导下,孟知祥答应了两川结盟、政治联姻的请求。
董璋在剑门关增加了七个要塞,积极部署准备。
孟知祥派赵季良出访东川,作为孟知祥的全权代表,同董璋商量退敌策略。等赵季良回到成都后,孟知祥迫不及待地询问他此行的收获。
赵季良面色平静,“我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你先听哪个?”
“先苦后甘。先说坏消息吧。”
“董璋是个废物。此人贪婪而残暴,好大喜功,且缺少谋略。所谓的两川同盟既不牢固,也不可靠。他不仅会打败仗,拖累西川,更会倒戈反水,背后捅刀子,主公要时刻提防!”
“那好消息呢?”
“董璋是个废物。东川,也是您的了。”
孟知祥看着赵季良,赵季良看着孟知祥,片刻之后,二人爽朗大笑。看来,孟知祥真的要复刻王建了。
孟知祥与董璋联名上疏,说朝廷分割阆、果二州,另设军镇,又加强了绵、遂二州的兵力部署,已经造成了两川军民的严重恐慌情绪,请朝廷撤回近期派遣的节度使、刺史,撤回驻军,消除误会。
这叫先声夺人,为即将到来的战争甩锅。应该是出自赵季良的手笔。
李嗣源当然不肯听从,只是下诏好言安抚,“朝廷真没别的意思,不要多想。”同时加授孟知祥中书令,以示信任。
军队的动向才是真实意图的表现。两川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了。
西川总指挥李仁罕、张业摆下宴席,邀请孟知祥前来商讨战争部署。有位尼姑却赶来报信,说传言二位将军摆的是鸿门宴,要擒拿孟知祥。
经调查,发现散播谣言的是两位中级军官,都延昌、王行本。
孟知祥将二人腰斩,随后不带卫士随从、不穿铠甲、不佩戴武器,只身一人去李仁罕家中赴宴。
李仁罕被感动地痛哭流涕,下跪磕头,说主公如此信任下属,我只有以死来报答(公推赤心置人腹中,老兵惟尽死以报德耳)!
西川将领们也因此大受感动,士气空前高涨。
悬在董璋头上的利刃——绵州刺史武虔裕,让董璋寝食难安,与孟知祥密谋联合反叛后,董璋就把近在咫尺的武虔裕列为首个攻击目标。
经过一番思索,董璋决定以智取胜。
董璋主动上表,表奏武虔裕为东川行军司马,请他来梓州指导工作。朝廷正求之不得,既然董璋主动要求把间谍安插在身边,那就成全他吧。
武虔裕欣然来梓州自投罗网,被董璋囚禁。
有意思的是,董璋上表的那一天,是4月1日。
略施小计,拔掉了朝廷的定时炸弹,董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集结部队,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阅兵,做了全民战争动员。
董璋让军队把头发都剃掉,然后在脸上刺字,表明反叛的决心。在剑门关以北,新筑永定关,增设烽火台。做好了战争准备。
董璋果然要反了,这是多么辛辣的讽刺。因为李嗣源朝廷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