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往事> 第839章 柴荣治国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39章 柴荣治国6(1 / 2)

3,基建狂魔

柴荣之所以被后世尊为窑工、矿工等工种的守护神,与他在位期间大搞基础建设密不可分,柴荣在位的五年半里,战争没有停止过,反腐倡廉没有停止过,国家基础建设没有停止过。

“高平之战”给柴荣带来了大量经验教训,其中一条就是后勤保障在战争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此之后,柴荣便大力兴修水利,疏浚河道,并在随后的“三征淮南”中受用无穷。

4.1兴修水利

显德元年(954)年底,黄河在今天的山东省西部(郓州)决口泛滥,水灾影响了数州之地。柴荣命宰相李毂主持黄河水利工作,诏发丁夫六万多人,耗时三十天,成功抗洪救灾。

显德四年(957)4月,下诏疏浚汴水与五丈河,“由是齐、鲁舟楫皆达于大梁”。

显德六年(959)2月,诏发徐、宿、宋、单等州数万丁夫疏浚汴河,以通青、郓水路;又疏导蔡河,以通陈、颍水运之路。

在当时,水路漕运相当于今天的高铁动车,是物资转运、兵力投送最高效的手段。在前文,我们已经看到了水利工程给战争带来的便利,比如柴荣在汴州建造了大量“齐云战舰”,就是通过水路直接投送到淮河战场上,极大打击了南唐士气;又比如北定三关时,后周之所以能够快速向河北投送兵力,也是借助四通八达的水路,吓得契丹将士望风而降。

五年的时间,柴荣以汴州为中心,在中原大地上打造出一张连接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的庞大水运网络。

水利工程除了为军事行动提供了便利,还为农业灌溉、交通运输带来了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民生。

4.2国防基建

4.2.1“水长城”——静安军

显德二年(955)正月,在“报仇张孝子”张藏英的建议下,疏浚河北胡卢河,在冀州以北百里、深州以南三十里的李晏口,夹河筑城,兴修一座军事堡垒,并派兵驻防。

同年3月,将李晏口的这座要塞升格为“静安军”,成为抵御契丹的一座重要军事要塞。

之前,河北地区经常遭到契丹的偷野,严重威胁河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严重影响河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静安军”设置之后,契丹游骑再也无法深入,“自是敌骑虽至,不敢涉河,边民稍得耕牧焉”。

以静安军为核心的胡卢河防线,也被后世誉为“水长城”,成为北宋的北大门,一直守护到北宋灭亡。所以有人又称“报仇张孝子”张藏英守护大宋100年。

4.2.2扩建汴州

显德二年(955)4月,柴荣下诏扩建汴州外城。这次工程非常人性化,没有强拆,而是先测绘、标记红线,然后告诉老百姓哪里是机关重地,不允许乱搭乱建,哪里是自由建造区;施工日期也定在了冬季农闲时,还强调说假如今年冬天没有完工,那就等来年冬天继续,不要耽误春耕。

显德三年(956)正月,征调附近郡县十万丁夫,按照规划兴建外城,工程竣工后,汴州城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的四倍!

后来,又对汴州城进行市容市貌改进,重点是城市绿化和河道景观带。

经过一系列的改造之后,作为帝国首都的汴州,不仅军事防御力得到大幅提高,还逐渐焕发出了国际大都市的面貌,这一切都为大宋朝“东京汴梁城”的繁华奠定了基础,也就有了《水浒传》中“东京赏花灯”的描写。

4,藏富于民

5.1随意采盐

显德三年(956)10月,下诏:“漳河以北郡县,并许盐货通商,逐出有硷卤之地,一任人户煎炼”。

大意就是放宽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