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颁发了标点符号的使用条例。
要求所有人书籍,书信,奏折上以后都使用标点符号。
而他自己也像是发现了标点符号,另外一个好用之处。
例如,以前他批阅奏折,见臣子写的事情模糊,要求官员重新上折子详细说明,要写四个字“详细道来”,如今便用一个“?”便代替了。
若是之前批“事无巨细地道来”,便用“???”代替。
每天要批阅奏折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几乎要把人焊坐在龙椅上。
写朱批,写到手指手疼,手腕酸麻。要太监伺候着用热毛巾热敷腱鞘,活动五根手指。
太医时不时艾灸他的手臂,每隔一段时间要以手法按摩他的腰间盘。
画一个?号,简单表明了自己的意思,写起来也快速,摆脱了文字笔画的繁复。
在?号的基础上,他突然想到符号这么简单形象,又便捷。便又创造出了×和O两种“不批准”和“批准”的代表符号。
从龙椅上省出时间,他的腰部得到释放。也遵照太医的指示锻炼养生,延长年老体衰的寿命。
史馆史官负责编修前朝历史。
他们把前朝各个历史遗留下来的古文书籍进行编修。遇到难的句子也不会拆,尤其是碰到非汉文名一个句读都没有,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是编修史书上的一个大难题。
比如一大长串什么“易卜拉欣-阿勒马”“阿卜杜勒-拉扎克-穆罕默德”还有“阿亚图拉·赛义德·阿里·哈梅内伊”。
一个也看不懂,不知道是什么名字,人名还是地名?多少个人,多少个地方。或许,这些字有其他意思?
他们遇到这种难题的时候,就特别希望前人在书上有所标注,而不是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
标点符号的颁布,让他们编修史书的很高兴。后来的人看他们的史书一定不会像他们一样产生更多疑问。
留给后人的文章,简单,明了。他们才能了解到全部,自己朝代的历史上发生的诸多事也能永远地流传下去。
而教书先生们则更加方便了,有标点符号做停顿,学生们也不用因为一句话分段产生的歧义来问自己,减少了教学负担。
确实因为标点符号,阅读信息更加高效,便捷。
……
“咳咳咳……”
虞氏趴倒在床上剧烈咳嗽,咳得脸色通红,疲惫的眼睛里长出了血丝。
程迦瑶心疼地拍着她的后背,慢慢替她平顺。将脸伸过去问,“母亲的病,怎么还不见好。”
“这药已经吃了几副,请了两个大夫看,就是好不了。”
“咳、咳……”虞氏用帕子捂住自己的嘴。
她喉咙里十分的痒,像是有一群毛毛虫在里面爬。一感觉到痒,就想咳。
咳的次数多了,她的喉咙就痛得厉害,似乎有一张锋利的刀片长在了喉管里。她咳嗽一下,嗓子便会碰到那刀片上割疼。
见到虞氏拿开一方的帕子上除了浓痰,还有鲜红的血丝,程迦瑶慌张地呀了一声。
赶紧起身叫人。
她对进来的丫头说,“快去请大夫。”
“这咳疾严重了,就会发展成肺病。”她难受地紧紧捏住了自己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