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华到钦宗的身边,不到三天的时间就看到了秦宗朝存在的问题和危机。
表面看,钦宗虽然也是仓促继位,但毕竟已经二十六岁,并且有十年的太子时间。因此相比当年徽宗十八岁毫无准备登上帝位时,无论心智还是处理政事的思路方法策略手段都比当年的徽宗要成熟老练一些,同时钦宗也不像徽宗耽于吃喝玩乐,痴迷于文学艺术和女人,并且注重节俭。这些应该说都是钦宗的优势和长处。
可是作为一个帝王,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治国的理念、策略、方法和谋略,尤其是战略思想和驾驭群臣的手段,这些帝王必备的东西,钦宗恰恰没有,或者说远远不足;并且性格懦弱,遇事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当然,当年的徽宗还不如今日的钦宗,但当年徽宗却有向太后听政,并且有一个硬气且能力超强的宰相章惇和枢密使曾布辅佐,而钦宗的身边却集合了一批匆匆提拔起来的平庸之辈,像白时中、李光前等人,即便有点能力的吴敏和耿南仲,要比章惇和曾布,也有着天壤之别、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说,钦宗身边没有顶天立地的能臣干才辅佐,一个毫无政治头脑、执政经验、治国能力和驾驭朝局能力的人,凭着想当好皇帝的天真想法,岂能治理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
更要命的是,对于这种状况将会带来的巨大危机,钦宗和他的大臣们压根就看不到,也根本就想不到。反倒是全家人都沉浸在两大喜事当中:一是金军撤退;二是清除了蔡京、王甫、童贯、梁师成、李彦和朱朱缅六大奸贼及余党,同时免去了太尉高俅的职务。钦宗觉得,这两大功绩足可载入史册,名垂青史。似乎这样就笃定能治理好国家、大宋就能立即中兴,因此朝廷上上下下,赞歌高唱,一派歌舞升平景象,似乎大宋朝已经恢复了元气和生机,举国上下,一派蓬蓬勃勃,蒸蒸日上的景象。
可事实如何呢?
没有谁能比杨光华更了解这一切。先说钦宗。虽然他自己的能力严重不足,但由于他跟徽宗的治国思路方法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大相径庭,因而朝野上下,无不认为钦宗才是真正的明君;相比而言,徽宗是真正的昏君。因此钦宗所受到的自然就是上上下下不尽的吹捧和歌功颂德,钦宗也乐于其中陶醉于其中。
再说整个大宋。由于十多年来的内外征战和大小贪官上下其手疯狂搜刮,可以说,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百姓都处于民不聊生、饥寒交迫的状态。尽管铲除了六大奸贼以及他们的余党之后,换上了一大批貌似为国为民廉洁务实的官员,其实这些官员都存在一个明显的短板,就是他们的治国理政能力令人实在不敢恭维,何况都是刚刚上任,也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再说其中也不乏投机钻营之徒和追名逐利者混迹其中,大肆中饱私囊。而钦宗身边的重臣们,比如宰相白时中、吴敏、耿南仲,无不是善于阿谀奉承、狂拍马屁、嘴上功夫够深,实际能力了了的人。
更为可怕的是,从钦宗到朝臣,都没有看到金军会卷土重来的危险性,也看不到宋朝面临形势的严峻性。钦宗是这样说的:“金人已经从咱大宋得到了那么多的好处,比澶渊之盟时给辽国的多几十倍呢。正因此,他们才痛痛快快地撤军回老家了。咱花点钱,买个平安,买个稳定,不用再打仗、不用劳民伤财,花那些钱,值!不用担心金人再来找事了,永远都不会了,放心吧。以前金人之所以敢攻打咱们大宋,都是上皇和蔡京那帮奸贼瞎折腾,把江山差点折腾垮了。从这次以后,他们就不敢了。朕可不是上皇,朕不会由着他们为所欲为。大家只管放心,不但朕放心,朝廷百官放心,国家万民都尽管放心,大宋江山定会代代平安。”
再看国家的柱石--军队。大宋朝经过童贯带着军队征梁山、征方腊,然后又征伐辽国、对战金军,大宋朝的军事实力已经消耗殆尽,整个大宋没有一支像样的军队,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