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大宋,要问什么官职最普遍最多,非通判莫属。从地方州府路,一直到朝廷,都有通判这个职衔;在州府和路都是一级政府的副职,实际上是中央派驻各级地方官府,制约地方政府一把手的。最低级别的通判,应该是地方州府的通判,一般的级别是从五品,或者正六品;最高级别的当属朝廷街道司的通判,相当于今天的国家住建部城市管理总局局长,也就是这位郑通判,品级为正四品。
虽然品级仅是个正四品,可是这位郑通判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哲宗先帝第二位皇后刘皇后的姑表哥,为正宗的皇亲国戚。所以虽然也就是个司局级,但他的姿态却是相当的高,很少把朝廷的官员们放在眼里,就算宰相,特别是对蔡京,他是不太拿着豆包当干粮的。蔡京知道他的背景,也知道他一向硬气。也许是干城管的人,一般情况下习惯了仗势欺人,欺软怕硬吧。可你也不看看,这是在什么地方,面对的又是何等样的人?你以为还是哲宗朝吗?简直就是不看头势嘛。蔡京一看他这个拔腿就走的劲头,便喝道:“哪里去?”
郑通判稍一愣,停下脚步说:“会开完了,又没正事了,不能走啊?”
蔡京一听这语气,就更不高兴了,就用比他更硬气的语气说,“宰相在这里主持开会,宰相没宣布散会,你撩起腿就走,给谁眼色看呢?目无尊长。亏你还是朝廷高官呢。”
郑通判习惯了居高临下对别人说话,再说除了上朝,很少参加宰相亲自召集的会,摸不透宰相的脾气,也掂不清轻重,竟撞到枪口上了。他觉得蔡京的语气又冷又硬,心想,哲宗去世了,我不跟你们一般见识;哲宗要是在,你宰相又怎么着?当年章惇那么厉害,我一样呛得他难受。想归想,不满归不满,他还是又退了回来,黯然坐在自己的凳子上,谁也不看,低下头去等着。
谁知郑通判刚坐下,徽宗就宣布:“散会吧。回去把今天部署的事情落实好。谁负责的事项出了问题,就处理谁,绝不姑息。”
郑通判觉得蔡京故意耍威风、针对他,心里更没好气,就抢先夺路而去。
朝廷关于举办端午节龙舟大赛和端午庙会的诏书发往全国之后,各级官府就开始选拔参赛队员、组队训练,忙得不亦乐乎,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而江浙,安徽,山西等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的地方,谈论庙会、准备赴京赶庙会成了时尚。一时间,赛龙舟赶庙会成了最热的词儿,最时髦的事。
当然,最热闹、反响最强烈的自然是京都汴梁了。对于东京人来说,赛龙舟可是个新鲜事儿。有人听说过,也有人曾经在江南见到过,但是大多数东京人没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于是谈论赛龙舟,就成了一件时髦的、新鲜的事。见多识广的人把赛龙舟说的绘声绘色,生动引人。从龙舟的样子,龙须龙头龙尾、包括龙船,还有赛龙舟队员的服装,比赛的过程、场面,这些人说得无比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聆听者充满了好奇和神往,无不跃跃欲试。
特别是开封府,也要作为一个参赛单位,组队参赛,便把金明池岸边的一片开阔地,当成了造船基地和队员训练基地,同时在龙舟造成后,就在金明池里进行训练。他们聘请了工匠打造龙舟,组织了一批巧手裁缝赶制参赛队员的服装。还专门跑到荆湖北路,也就是今天的湖北,请来了参加龙舟大赛的高手,训练参赛队员。为了保证按期交付龙舟,也为了保证参赛队员的训练,开封府向高俅借来了一百名士兵,帮着维持秩序。城里城外来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天天像过年,天天热闹非常。
朝廷要举行龙舟大赛和端午庙会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后宫。尤其是开封府尹王宁,来皇宫看望王皇后,特意向皇后说了开封府准备的情况,就更坐实了这一消息。
四月十八这天,郑国公主到后宫看望皇后。晚上杨光华下班后,随徽宗来到后宫,准备接上公主一同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