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3章 三秋王(2 / 3)

如今已小有所得,彭王封地,还有南昌王封地的亩产,今年至少要超过往年四成有余。”

听到李治这么一说,李景嘉无比诧异的看向李绚。

之前,李绚那句“平生唯一愿,人皆三秋粮”的诗句传入他的耳中,他就已经感到有些不妥了。

毕竟这话不仅有讽刺皇帝没有做到让天下太平,甚至还有几分觊觎神器之意。

换一个心胸狭隘的皇帝,听到李绚这么说,搞不好会将他直接抓起来。

侧过身,看着李绚一脸的沉稳,李景嘉现在终于知道是李绚为什么敢这么说了。

原来他是在通过培育高产量的谷物来增长,让百姓家中余粮多增,这就没问题了。

“陛下谬赞,臣弟虽做过一些努力,但如今的谷稻对水性,天时,肥料,间距的要求都非常苛刻,臣弟虽在彭州和洪州略微取得一些收获,但距离推行天下,还差的很远。”

说着,李绚从怀里掏出一封奏折,平递向前:“臣原本想在今秋有所收获之后,再向陛下汇报,然那日逼不得已,胡言乱语,今日只能将一些故往心得呈上,望陛下恕罪!”

“二十七郎有心了!”李治满意的点点头,一个眼神闪过,王福来立刻上前接过了奏章。

“说起来,朕这里也有一份奏章,伱看看吧。”李治话音未落,一旁的一名小太监已经托着一只木盘来到了李绚跟前,木盘上面放着一本红皮奏折。

李治略微抬头,示意李绚打开。

稍作沉吟,李绚还是上前拿起,打开了奏折,就见上写:“臣,婺州刺史王方鳞,恭请圣安……”

看完这份奏折,李绚的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

这份奏折是婺州刺史王方鳞口述,由他的幕僚代写而出的。

因为如今的王方鳞,虽然自刺杀之后,身体好转很多,但处理州务依旧心有余而力不足,故他奏请皇帝,请罢他的刺史之职,并任命新的一任刺史到职。

李绚瞬间就明白了李治的安排。

他这是要李绚在抵达婺州之后,尽可能没有阻碍的进行自己的理念施展。

皇帝在尽可能的用他,在对他有所防备的境况下,尽可能的在用他。

李绚这下心彻底放肚子了。

毕竟他再怎么样,也没有想过要造李治的反。

就是武曌都做不到,更何况是他。

如今的朝野政局,如果说有十分的话,李治至少要占其中的七分,武后在剩下的三分中占的两分,然后又和李治共同分享三分,太子李弘在世时,能占剩下的一分,和李治共同分享两分。

但如今李弘过世,他所占的一分之中,已经有不少被武后侵占。

李贤即便是即位,也只占其中的半成,其他能够皇帝共分一分。

至于更多的,就需要李贤自己去努力了。

武后虽然权倾朝野,但一切却始终掌控在皇帝手中,起码天下人是这么认为的。

他们也是让天下人这么认为的。

李绚自然也是同样,至于更深的帝后博弈,那就不是李绚能看的见的。

“说说吧,到了婺州之后,你打算怎么做?”李治微微侧身,四周的宫女和太监,对他龙袍的打理已到尾声。

李绚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臣所会不多,兴修水利,贯通道路,修建码头,开阔商旅……”

稍微停顿,李绚认真的说道:“之后,臣准备整合丝场,高价购粮,让百姓家中能够多有余钱,毕竟东南并不缺粮。”

“的确,如此老百姓便会安安稳稳的在家,不错,不过这还不够。”李治眼睛一冷,开口道:“朕不仅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