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汉家功业> 第383章 不足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3章 不足事(2 / 4)

尚书,神色思忖的道:“丞相,关于九品中正制,吏曹并不反对。只是其中的推举、选拔、定阶,涉及十分广泛,牵扯颇多,还请丞相给予时间,以令吏曹好好筹算,尽可能的拾遗补缺。”

这九品中正制,宫里可以说酝酿多年了,之所以一直无法落实,最大的阻碍,便是朝廷各官员反对吏曹一把抓,这样就剥夺了他们推举官员这项最重要之一的权力!

荀彧不咸不淡的嗯了一声,道:“吏曹总览官吏的选拔、调迁、任罢,已是定制,不可更改。御史台,廷尉府可有异议?”

荀彧说着,突然看向了刘协以及廷尉王朗。

“没有异议。”刘协向来极力远离朝政,对于荀彧的问话,自然不会出声反对。

倒是王朗沉吟不断,并不开口。

‘颍川党’已经霸占朝堂,要是这九品中正制再落入‘颍川党’手中,岂不是天下世族任由其拿捏?

荀彧见王朗没有说话,并不急。

其他人同样在等着王朗说话,偌大的议事厅,落针可闻。

王朗看似是孤身一人,可他是前任丞相杨彪留下的唯一‘亲信’,很自然的继承了杨家在朝野的政治遗产。

王朗并不是杨彪那样无为之人,纵然低调内敛,可在不知不觉中,身周也站了不少人,在朝野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不论是声望还是势力,荀彧都有所顾忌,王朗如果执意反对,这九品中正制他也不能强行推动。

司马儁,皇甫坚寿,吴景以及孔融,陈宫等人端坐不动,实则余光都在王朗身上。

他们这些人都不属于‘颍川党’,面对‘颍川党’的强势,他们多数时候只能低头,私心来说,他们也希望有人能站出来,对‘颍川党’说一个‘不’字。

“下官……没有异议。”

在一片静寂中,无数人的注视下,王朗从容开口。

他的声音还未落下,已经有很多人颇为意外了。

之前一力反对的王朗,怎么突然改口了?

荀攸不意外,面无表情,因为杨修要任吏曹考功司员外郎。

为了换取王朗的支持,他将考功司让了出去。

荀彧点点头,道:“第二项,是关于太学与鸿都门学的联考,这种考核,古来有之,不算奇怪。自中平五年以来,朝廷官吏缺损严重,厄需补缺。这种情形,到现在都没有改变。是以,吏曹与太常寺联合提议,将联合大考定为三年一次,一次选拔官员三百,配合察举、举荐,足以弥补朝廷缺员。六曹九寺提出了诸多意见,错综复杂,今天我想听听诸位的看法。”

孔融早就等着了,当即道:“丞相,世家子弟,鲜有加入太学、鸿都门学,两院生员劣等居多,下官反对从中选士。”

作为太常寺卿,孔融第一个反对,后面的反对声此起彼伏。

礼曹尚书邴原更是直接,道:“丞相,世家子弟,皆有私塾,要他们再入太学三年,岂不是虚度光阴,浪费人才?再者言,所谓大考选出来的,一定是人才吗?矮个子里拔高个,对于朝廷来说,还不如不要。”

“下官也不赞同,朝廷缺员,大可命地方察举、举荐,再由朝廷考核,择优而仕,岂能笼统一考便授予官职?未经世事,毛头嫩青,岂堪大任?”

“世家大才,无不有傲气,要他们与庶民一同举士,形同侮辱,怎能忍受?”

“丞相,我朝举士历有成法,此乃祖宗规矩,万不可轻动。”

……

一众人七嘴八舌的反对,一时间议事厅里颇为热闹。

荀攸,钟繇等人看着,并不说话。

从内心来说,他们同样认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