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汉家功业> 第135章 踏雪寻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5章 踏雪寻梅(3 / 5)

是简单的建造一个学校,更像是在有意的要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圣地’。

刘辩还没走上前,蔡邕、蔡文姬父女急匆匆迎出来,抬手要见礼。

刘辩一收伞,道:“免了。这里怎么没有学生,休假吗?”

蔡邕还是抬手见礼,而后道:“臣知晓陛下来,让他们都去了别处。”

刘辩瞥了他一眼,这位是一点都不懂得揣摩上意吗?

蔡文姬站在一旁,亭亭玉立,蒙着面纱,双眸如水,一身的清秀气质。

缺点就是,额头上隐约有点伤痕。

刘辩连忙收回目光,心里尴尬的咳嗽一声,笑着道:“领朕随处看看。”

“是,陛下请。”蔡邕有些激动的说道,如同要献宝的孩子。

刘辩面色如常,抬脚上前。

蔡文姬看着刘辩,眉头皱了皱,有些不情愿,还是跟在她爹边上。

刘辩一进门,远远的看到了两排巨大的书架,分做了六块,书架上方有着清晰的六个匾额: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

书架内,摆满了书,堆的满满当当,粗略计算,怕是数以万计。

蔡邕跟在边上,见刘辩讶异,心里更喜,亦步亦趋的随着刘辩,介绍道:“陛下,臣的藏书,都在这里了,总共三万四千册,以甲乙丙丁等编录,鸿都门学的学生,都可以借阅,抄录。藏书楼内,备有笔墨,纸张,可容纳五百人……”

刘辩听着,不断点头,道:“卿家做的不错。不过,以朕来看,天下书籍,无非四部,经史子集。这经,首推诗经,而后是周礼,再如左传,论语等。史嘛,太史公记当为第一。子,就是诸子百家,我朝虽罢黜百家,但圣人之学,岂能轻断?我等后人,还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集,当以楚辞为首……”

刘辩的过往专业在发挥作用,滔滔不绝。

一旁的蔡邕,听得是前所未有的认真,目露沉思色,心里激动的不行,暗道:‘经史子集?没错没错,陛下囊括的恰如其分!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愧是陛下,气魄如此宏伟!’

而蔡文姬双眼发亮,对于刘辩的话,有些惊讶。

‘不是传言,陛下自小不学无术,好逸恶劳吗?’蔡文姬静静的打量着刘辩。

“这经之下,还可以分为诗书礼乐等等……”

“史,上自尧舜,下达现今,史官之笔,无所不包……”

“子,朕最喜法家,次之兵家,圣人之学,广博浩瀚……”

蔡邕,蔡文姬父女听得更认真了,这些话,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作为博学、好学之人,对他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刘辩说了好一阵子,意犹未尽的砸了砸嘴,道:“朕信口胡说,蔡卿家不用当真。”

蔡邕立即抬手,一脸肃然,道:“陛下金口玉言,臣受教!”

蔡文姬跟着轻轻行礼。

刘辩摆了摆手,忽然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大砚台,有脸盆那么大,好奇的走过去,道:“这是做什么的?”

蔡邕犹豫了下,道:“陛下,鸿都门学按照旨意,皆是庶民入学,是以,笔墨珍贵,只能以此办法。”

刘辩眉头动了动,暗自摇头,蔡邕舍得花大钱装修,却舍不得不值钱的砚台。

“陛下,”

蔡文姬看着刘辩,忽然出声道:“藏书楼还缺一副劝学,蔡琰恳请陛下亲题。”

蔡邕一听,心里大喜过望,看着蔡琰的眼神,满意至极。

刘辩瞥了她一眼,下意识的看向那道已经快痊愈的疤痕,实难拒绝,又知道他的字拿不出手,微笑着道:“朕说,伱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