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当内修品性,外修德行。”
有点用吧。
刘辩点点头,道:“王卿家倒是说了些有用的。杨卿家。”
杨彪头上又冒出丝丝冷汗,想擦又不敢擦,紧张的抬着手道:“回陛下,袁家是被权势是蒙蔽了双眼,失了本心。臣认为,臣认为,作为臣子,须淡泊名利,知大义,晓是非,以公心为国。”
刘辩看着他,顿了顿,道:“杨卿家说的有理。”
而后,他又看向剩下的荀攸,钟繇,唐瑁,没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坐直身体,道:“王卿家,杨卿家说的有理。朝廷纲纪崩坏,那就要重修纲纪,御史台,尚书台联合修订朝廷纲法,朕看过后,择时颁布。”
“臣等领旨。”众臣齐齐抬手而拜。
刘辩说了声平身,而后就道:“接下来,就是朝廷补缺了,九卿缺三,尚书缺四,其余也有二十多。”
丁宫,刘弘,董卓,杨彪对这些基本不抱希望,所以无动于衷。
唐瑁则完全是事外人,他一直在默默的观察着众人,从不出声。
唯有王允,荀攸,钟繇有些认真。
荀攸,钟繇担心王允乘机培植私人,令朝廷乌烟瘴气,坏了刘辩的计划。
王允则对荀攸,钟繇二人不满,更不想出身颍阳的二人在朝廷里弄出一个乡党来。
刘辩将他们的表情尽收眼底,道:“李儒,李肃,中郎将牛辅,补缺尚书。蔡邕为太常,孔融为太仆,刘岱为大司农。调长沙太守孙坚入京。”
王允听到李儒的名字,心里自然大喜,旋即又听到李肃、牛辅,不由得瞥了眼董卓。
董卓双眼猛的圆睁,旋即就恢复平静,只是膝盖上的双手,早已紧紧握拳。
刘辩一直注视着董卓,不动声色的道:“诸位卿家有什么意见?”
丁宫,刘弘,杨彪等人哪里看不出来,并没有说话,目光若有若无的都在董卓身上,倒是忽略了其他。
董卓感受到了,却视若无睹,用尽所有力气保持镇定之色,心里却在想着,只要出宫就给他们去信,不准他们入京!
荀攸,钟繇等人,自然不会出言反对。
刘辩见没人说话,又道:“加会稽太守唐瑁为司隶校尉,不领兵务,专于政事。”
唐瑁哪里想得到,好女婿叫他入宫,是要给他升官!
‘司隶校尉’四个字在他耳边回荡,心潮澎湃,难以镇定,脸色却是不动分毫,从容躬身道:“臣领旨、谢恩。”
语气平静,听不出任何喜怒。
其他人都看了眼唐瑁,几乎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作为刘辩的老丈人,又是会稽太守,升任司隶校尉,倒也理所应当。
‘用不了多久,三公之位必有他一席。’王允观察着唐瑁,心里暗道。
荀攸没有在意这个任命,而是咀嚼着‘不领兵务,专于政事’八个字,他隐隐感觉到,刘辩这么安排,并不是因为司隶的兵权过于复杂,似有深意。
刘辩见事情很顺畅,接过潘隐递过来的茶杯,轻轻喝了一口,微笑道:“其余补缺之事,由尚书台合议。诸位卿家,还有其他事情吗?”
丁宫,刘弘见状,悄悄对视一眼,齐齐伏地道:“陛下,臣等昏聩,失察于袁家,差点酿成大错,自请夺职,交有司议罪论处!”
杨彪想都没想,跟着伏地道:“陛下,臣与袁家乃是姻亲,即便不知袁家如此歹恶,却也难辞其咎,恳请陛下夺职惩处。”
董卓眼中精芒一闪,伏地道:“陛下,臣受袁家几次提携,不知道其用意,难免有党羽之嫌,臣请夺职论罪。”
五位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