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他()
先是在这城外大张旗鼓的赈济灾民,如今有公开招募灾民迁徙,官府怕是不会允许啊——除非他买通了那胶西知县。”
赵陈氏听了有些无语,道:“我是问你,我们要不要去?”
赵家是有几十亩田地,但之前为了活命,都已经卖出去了。
他们若留在家乡,最多就是当个佃户。
赵陈氏以前自家有几十亩地,甚至有好几个佃户,可不愿给别人当佃户,看人脸色行事。
更何况,她虽不如赵振文读书多,却也有点家学渊源,同样觉得这大楚朝廷越来越不靠谱,赵家即便挺过今年大旱,日后生计也成问题。
迁徙海外虽然风险莫测,但到底是一条活路。
何况这刘大善人还是挺让人信任的。
赵振文边思索边道:“这刘家护卫所言虽不知有几分真,但刘大善人应该不会是人贩子——他若要贩卖人口,完全无需救济灾民,只需那些大户一般,那些粮食,就能轻松买下许多人了。”
再闻到那肉汤的香味儿,赵振文思维便忍不住跟着馋虫走。
于是一咬牙道:“反正我们家也没田地了,不如跟了这刘大善人到海外去,看能否有另一番天地!”
赵陈氏笑道:“我听当家的。”
赵兰、赵坚、赵慧三个都露出喜色,赵慧更是忍不住道:“爹爹,我们是不是可以吃肉了?”
赵振文抱起小女儿,笑道:“一会儿就吃。”
说完,带着一家人上前去登记。
这个时候,大多数灾民都还在犹疑。
虽然刘家护卫描述的海外垦荒生活很好,大楚朝廷及官府也很让人失望。可想到要飘荡在茫茫大海上,去不知道的地方垦荒求生,大多数百姓都心存惧意。
如此,这西门外的灾民营地中,赵家竟然成了第一户登记接受迁徙的人家。
负责打肉汤的师傅见赵振文一家人登记完,故意大声道:“我们老爷说了,第一户登记的,家中每人给三块大肉!”
说话间,果然给赵家人都舀了三大块鱼肉。
这肉汤是海鱼加猪肉、猪骨头一起煮的,虽然猪肉很少,却也让鱼肉变得喷香。
赵振文一家五口端着碗,在旁边大口吃吃肉、吃面饼、喝肉汤,顿时让其他灾民更馋了。
再想到打饭师傅说的话,原本就有些意动的灾民,顿时不犹豫了,纷纷上前来登记。
负责此处的皇三子刘珩,见状赶紧大声道:“都排队,不要乱。只要接受迁徙,我们保证给肉汤和面饼!”
再加上刘家护卫维持秩序,此处很快就排起了长队。
等到移民登记这边的队伍不怎么增加,另一边才开始今日第一次施粥。
刘珩见赵家人吃完,便亲自过来招呼——这可是他招募到的第一户移民,自然会更关注些。
他上来先拱手施礼,问:“方才听先生言语条理清晰,登记时字迹也颇为俊逸,可是读书人?”
赵振文一看,就知道眼前少年多半是刘家的公子,忙还礼,道:“确实读过些书,但不过是一穷秀才而已。”
大楚体制跟大明很像,却又做了一些“优化”。
比如说对待读书人的问题上,秀才便几乎没有特权,只不过能免去部份劳役而已。
所以在大楚,如今秀才的身份地位倒是比明末低不少,人数也要更多些。
若是身份地位尚可,赵振文一家也不至于沦落至此。
刘珩道:“能考上大楚的秀才,已经很不易了,赵先生不必妄自菲薄。”
“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