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诸位是从大东洋之东而来?”汪远洋看着王守哲、郑遵谦颇为好奇地问。
他发现,这两人的衣着要比他们大楚的窄一些,显得颇为干练、修身。
至于发型什么的,倒是没什么差异。
而王守哲、郑遵谦则发现,汪远洋的衣袍服侍很像是前明的。
之所以与他们的服饰略有差异,却是大崋建国后,受刘升及崋军服饰影响,有所改变的结果。
更何况,他们都是军人,如今这一身其实已经算是休闲服饰了。若是军装的话,只会更干练,汪远洋定能一眼辨别出来。
不暴露军人身份,则是避免日本及大楚警惕,乃至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王守哲含笑点头,“正是来自大东洋之东。”
汪远洋眼睛一亮,又问:“古传东海之上有三仙山,然历代遍寻皆不可得。诸位既是来自大东洋之东,可见过三仙山?”
王守哲、郑遵谦面面相觑,没想到汪远洋竟然问起这个。
须知,在他们那时,因为大航海兴起,人们早就将三仙山当做子虚乌有的传说了。
不过,思及大楚所处时代还在前明之前,两人又觉得汪远洋会这么想也正常。
王守哲道:“这大东洋上确实有一些岛屿,我们之前便是从大东洋北部循着一些岛屿来此的,如若不然,以我们的舰船,也难以横渡茫茫大东洋。”
“至于三仙山的传说,我们倒是也听说过,却从未见过,大约是先辈虚造的吧。”
说起来,王守哲他们倒是知道刘升是谪仙下凡的传说。
但刘升一则并不承认此事,二则并不鼓励臣民议论、传播此事。
何况此事涉及大崋的秘密,他们自然不可能主动吐露给大楚之人知晓。
聊了几句,王守哲趁势问道:“我辈先祖在唐末乱世携带部众和几大族人出海,在北美洲繁衍至今已近五百年。”
“此番归来,一是开辟航路与商道,二便是想了解下神州如今的情况。”
“听汪兄谈吐,应当也算是儒商吧?可否与我们讲一讲唐末之后到大楚如今的历史?”
汪远洋一笑道,“巧了,鄙人确实喜欢读一些正史、野史之类的史书。至于唐末乱世之后嘛,先是军阀混战,多国林立,史家总结后称之为五代十国。”
“几十年之后,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代柴周而立,进而统一了大半个天下···”
就这样,在汪远洋的诉说下,唐末之后的历史画卷在王、郑二人面前展现开来。
两人发现,从唐末到南宋的前半页历史与他们那边基本相同,没什么差异。
然而在南宋淳熙十二年、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楚太祖熊明远横空出世后,历史就变得面目全非了···
南京。
刘升正带着一大票随员,在城郊视察春耕情况。
自大崋建国后,刘升便一直让户部及地方大力推行他从后世带过来的各种优秀粮种,如今效果斐然。
说起来新粮种的推行刚开始也是有些阻力的。
如玉米、红薯等北美作物,百姓此前并未种植过,即便官府推行,他们也不敢种太多。一则田地有限,二则人的时间、精力有限。
若是忙碌一番,没能收获多少粮食,反倒耽搁了其他粮食的种植,那就亏大了。
好在玉米、红薯、土豆等产量都相当高,又几乎不与水稻、小麦等主粮争地。
在各地试种一两年后,百姓便主动在一些不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田地中种起玉米、红薯、土豆等北美农作物来。
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