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七年1648年春,大崋再次对东北用兵。
依旧是兵分两路,水陆并进。
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攻占了平安道、黄海道。
清国压力大增。
为了尽快收拢资源,以抵抗崋军,清国只能向南用兵,攻打庆尚道、全罗道,从朝鲜身上找补失去的物资和人口。
乾元七年,十月初三。
清军攻下了朝鲜在全罗道据有的最后一座城池,李氏朝鲜君臣不得不逃亡海上。
他们本是要逃去大崋,请求援助的。却在离开朝鲜陆地不久,就不幸地遇上了一大股倭寇。
李氏朝鲜本就不剩多少舰船、将士,又士气低迷,缺少弹药,竟是被这一大股倭寇消灭在海上。
李氏朝鲜就此灭亡。
李氏朝鲜,为原高丽国将领李成桂取代王氏高丽而建,国名是大明太祖朱元璋所赐。
从大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国,至大崋乾元八年1648年亡国,共享国256年···
清国咸镜道,咸京。
皇宫崇政殿内,多尔衮再次召集两位辅政王及诸多议政大臣开会。
至于福临皇帝,自然依旧是高坐在龙椅上,充当吉祥物。
虽然他已经十一岁了,但以当下局势,他想要亲政怕是遥遥无期。
甚至连参与议政的权利都没有。
多尔衮为了表明他摄政王高人一等的身份,将椅子挪到了龙椅之下,面对着其他人的位置。
会议开始后,多尔衮起身讲话。
他一脸的严肃,人比几年前更加精瘦,讲话时鼻孔也显得更大了点。
“诸位,如今朝鲜已灭,崋国又攻占了平安道、黄海道,留给我们大清的时间不多了。”
“这几年,我们虽然也苦心发展火炮、火枪等火器,可受限于时间太短,硫磺、硝石等资源又为崋国把控,火器水平仍与崋军差了一大截。”
“今春在平安道、黄海道接战数场,我们无一胜绩。哪怕再不愿意,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如今我们还不是崋军的对手。”
“崋军据有朝鲜之意明显,如今李氏即灭,恐怕明年春上崋军就会发兵大举攻打我大清。”
“情况就是这样,诸位王公大臣有什么想法,都说一说吧。”
如今的清国,在多尔衮的改革下,满蒙汉八旗军各有两位议政大臣,但是这种关乎国策、国运的会议,八旗蒙古、八旗汉军的议政大臣是没资格参加的。
所以与会的议政大臣有十六位,再加上多尔衮、济尔哈朗、豪格以及继承礼亲王之位的满大海,就是二十位“王公”。
听多尔衮说完,除了三位辅政王外,一众议政大臣便各自言语起来。
“唉,我们确实挡不住崋军。”
“挡不住就不挡了吗?难不成投降?”
“就怕投降人家也不给我们活路啊。”
“真没有想到,世事变化如此之快,十年前,我们还能轻松入关,在中原驰骋,金银珠宝、女人牲口随便抢。”
“而如今,我们竟然被逼到了朝鲜,甚至连着最后的立足之地都要保不住。”
“难不成,我们大清就要这样亡国?”
“太祖皇帝在天有灵,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吧···”
议论到最后,有年纪大的大臣觉得清国眼下困境根本无解,不禁悲从中来,直接跪在殿内仰天哭诉起来。
一时之间,殿内气氛悲观到了极致。
“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多尔衮气得起身怒吼,“本王让你们议政,不是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