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483章 朝会,宣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3章 朝会,宣政!(2 / 3)

的大朝会、朔望朝制度虽予以保留,却也有所改变。

如大朝会流程、仪式等更加简单,要求参加的官员更少。

朔望朝日期改为每月初一、十六,且正式开朝时间延迟到了七点——刘升原本是想延迟到八点的,后来了解到朔望朝事情繁多,时间短了不够用,这才选择七点。

即便如此,也比前明晚一个小时。

如今日,文武百官参加朔望朝,即便住得稍远些,也只需四点多起床即可。若住得近,动作麻利的,五点多起床也不是不行。

<divcss="ntentadv">

且一个月只有两次,不会让官话们因朝会无精打采一整天,耽搁了各部司的事务。

在前明,大朝会一般由礼部、鸿胪寺主持流程,朔望朝则只由鸿胪寺负责。

而在大崋,鸿胪寺负责外交事宜,对内礼仪问题就都交给了礼部。

在前明,朔望朝、早朝都有一套流程,且比较复杂。

以早朝为例。

第一个流程是鸿胪寺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皇帝听完,会选择召见一些官员入殿觐见,乃至聊几句。

至于皇帝不见的,也需在殿外、乃至午门外,遥行三拜九寇之礼,才算结束。

刘升把这一套都给省了,几乎是按照后世来,不论是入职、离职、离京什么的,到有进行申请、报备即可。

前明朝会的第二个流程是当朝宣报边关奏报及各地重大民政事件,好让一些臣子知晓。

在大崋,这一步也被刘升给省了——在他看来,这就是***。

不是说***完全不需要,而是拿到朝会来太浪费时间。

在大崋,这类事一般先传到刘升这边及有关部司,然后会视情况,以正式文件通报给该知晓此事的其他部门及官吏。

这无疑节省了朝会时间,提高了行政效率。

只是,这种办事方法不仅很耗费纸张,而且对印刷技术有一定要求——明初乃至更早的朝代,选择在朝会上办这类事倒也不是毫无缘故。

不过,明末造纸工艺、印刷工艺本就比较发达了,刘升带来了后世的造纸、印刷工艺,令相关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自然可以用更高效的行政方式处理政务。

前明朝会第三个流程是“奏事”。

如何奏事也有“程序”。

按例,奏事官员得先咳嗽一声,让其他官员明白,他要出列奏事了,以此避免两个人同时出列的尴尬。

当然,仅靠咳嗽肯定是没法完全避免的,有时官员甚至会故意抢先,这个时候就得由鸿胪寺或通政司官员负责引导了。

奏事时,需要在御前跪下,拿着奏章大声宣读。

然而,有的官员官话不标准,或者因各种原因声音不够洪亮,无法让皇帝和其他臣子都听到,这个时候就又得鸿胪寺或通政司官员出面了——代读。

所以,在前明鸿胪寺、通政司的朝官,一般都是长得帅兼具大嗓门。

在刘升看来,奏事这一流程,不仅使得参与朝会的官员都有了对某事的知情权,甚至还有了参议权——这也是后来明朝御史什么事都能掺和一手的原因之一。

刘升希望大崋官员如后世那般,各司其职,而不是每个官员什么都管,而实际又可以都不管。

所以,在大崋朝会中,奏事这一流程也被取消了。

前明朝会的三步走流程都没了,那大崋还开朝会干啥?

就干一件事。

宣政!

当着与会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