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不能不要主动投军的青壮吧?
只不过,随着麾下民勇营越来越多,杨和庆已经有种指挥不畅的感觉。
这倒没什么,大不了打仗时他少带几个民勇营,将多余部队分派去镇守各处要地就是了。
杨和庆最怕的是对这些民勇营管理不到位,出现违反军纪、败坏义军名声之事。
这种事要闹大了,说不定他在刘升那里都要吃挂落。
至于说连下四城的战绩,并没有让他怎么骄傲——都是依靠优势兵力破敌,还有的是模仿刘升攻城派遣内应,并没有经历什么难打的仗,真没什么好骄傲的。
二十几个营的军务并不少,即便其中大多数只需要杨和庆浏览、签名、盖章,他仍是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将这些军务处理完。
他正待出去巡营,看看民勇训练得怎样,顺带活动活动,便见军政员成诵回到了营地。
见成诵脸上带着笑,杨和庆便问:“看你这神色,莫非是那老秀才干得不错?”
成诵点头,“季象乾这县丞确实干得不错,至少在决狱方面很有一套。”
原来,成诵上午是去县衙视察临时官员的工作去了。
杨和庆、彭有义这两路义军攻下州县后,都是按李长文的办法,先从当地愿投效义军的人中委任临时官吏。
并且委任官吏的事都由军政员负责,团营主副将官不准插手。
另外,为了方便汝阳这边后续安排官员接手,一州委任的最大临时官员为州判,一县委任的最大临时官员为县丞。
这样,李长文那边在后续考查后,若觉得临时官员做得好,可以将之转正,甚至提拔为州县主官。
若是发现临时官员做的很一般,甚至不好,则可以考虑降级使用,或是直接免除职位,不会造成多大影响。
义军攻破息县后,县令、主簿等基本都是自尽了事,唯有一县学训导带领几个士子和一群民众顽抗,被义军乱箭射死。
义军接管县城后,成诵照例展开公审——对象包括县城中作恶的大户以及贪污害人的官吏。
结果发现,息县吏员竟大多数都是名声恶臭、草菅人命的恶吏,少数几个名声不那么坏的,又能力平平。
这就给义军造成一种无人可用的局面。
好在义军攻占城池后,都会顺便张贴去年刘升让人撰写的《招贤令》,募用贤才。
只不过此前南路军招贤令张贴后,来投效义军多以城中地痞流氓为主——这类人义军当然不会接收。
其次就是自负勇力的草莽,走投无路的工匠,及抱着试一试心态的普通百姓。
愿意投效义军且有功名的读书人屈指可数,且大多都没什么能力,做起事来还不如义军自己培养的军政员。
所以,大多数时候,成诵对来投效的读书人并不抱多大期待。
不曾想,此番破了息县,竟有个叫季象乾的秀才来投靠。
杨和庆称其为老秀才,并不恰当,据成诵了解,季象乾今年才三十九岁,只是已有白发,看着略微显老。
其人十六岁中秀才,年轻时有狂生之名,可惜后来乡试屡不中举,还耗尽了本就不多的家资,后来不得不沦为讼师,靠给人打官司养家。
只不过季象乾并非什么官司都接——他只接受害人的官司。
成诵对讼棍没什么好印象,只因无人可用,又需要立表范,这才让主动投效的季象乾任临时县丞。
没想到季象乾仅用一天时间,就把县衙积累的案件都处理了,还把其他方面的事也安排得井井有条,让成诵小小震撼了一把。
然后就是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