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公的田地可不少。
萧氏匪剩下的三千余人,多是本地土寇或山民——这两者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很多山民平时种田,机会来了就会变成山贼土匪抢一把。
刘升在这些人中选取了一千多有家口、条件好的青壮,编为两个民勇营。
崋部目前的民勇都没有粮饷,但口粮和基本着装却是由崋部包了。
这并非长久之计。
这次回去,刘升便准备进一步完善崋部民勇制度。
初步设想,是借鉴后世地方部队的建设经验,结合崋部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将民勇部队再划分为两个级别的部队。
其一,仍称作民勇,实际跟此时的乡勇、后世的农兵类似,农忙种田,农闲有时间才操练。
结合刘升给华部选择的基层行政制度,每个自然村至少选练一什民勇,每个社(类似后世行政村、大队)至少选练一哨民勇,每个乡镇至少选练一营民勇。
民勇没有粮饷,但可以减免一成田赋。
即缴纳普通百姓的九成税赋。
其二,从民勇中募选优秀者编入警备军。
每个县至少编练一个营的警备军,主要负责县城防务及协助巡警清缴贼匪。
粮饷低于常备军,由崋部军方负责发放。既受军方指挥,又受地方行政主官指挥,但优先服从军方命令。
常备军退伍将士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回乡后也可加入警备军,一般至少是什伍级别的基层军官。
如此既能解决警备军的训练及军官人选问题,又可以提高警备军战斗力,还能充当对常备军退伍将士的一种安排。
一举多得。
出于为民勇、警备军制度考虑,刘升结合身体素质、是否有家人两个因素,从四个民勇营中选出600人,组建成泌阳警备营。
如此,警备军可以压制民勇,而民勇中流民出身的又比萧氏匪出身的多一个。
再加上之前常备军留守泌阳时编练的一营民勇,足以死死压制原萧氏匪出身的民勇。
除此外,刘升还从投降的萧氏匪头目中,抽选了十几人,如萧应腾、萧应选等,带往汝宁府。
准备让他们在学习之后,在汝宁担任行政体系的吏员,或是常备军基层军官。
至于说随萧应训一起被俘虏的萧氏匪头目,那就是另一个待遇了。
罪大恶极的,该斩首就斩首;剩余的,最少也是一年苦役起步。
这么做,就是要告诉今后那些可能与崋部敌对的地方武装:早早投降还能做官;若是顽抗,即便没有在战斗中被打死,被俘后也要接受劳动改造。
最后,刘升擢升第二团团副黄敢为常备军第九团团指挥,留下四个常备军营,让其镇守泌阳。
并从襄阳招募的民勇中选拔出一营训练表现相对较好的,补充入第九团,使其满编。
如此,泌阳便有一个团的常备军、一个营的警备军驻防,六个营的民勇协防,共计有守军6600人!
做完这些布置,刘升才带着部队离开泌阳。
随行的不仅有亲卫军及常备军第五团,还有七个营的民勇、一万余民夫,还有就是从襄阳带来的工匠及其家属一万多人。
民勇运送金银财宝,民夫则运送粮食,亲卫军、常备军负责监督、保护。
从泌阳县城到确山县城,刘升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是经由后世的马谷田镇,再到黄岗、毛集、王岗、兰店、新安店等集市,绕过天目山。
优点是全都是官道,比较平坦;缺点是太远,足有两百多里地。
运粮车队起码要走五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