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下,其实所有人都在流汗,就连坐在木台上的刘升,衣裳也早已被汗水湿透。
一个小时后,刘升便让所有人都停笔,站到一边去。
他拿了笔记本和笔,亲自下来一个个木板的查看、打分、记录。
之后,他又让这些年轻人从华初营跑去河边营,再跑回来,测试他们体能——这是给选拔军政员做的准备。
最后,他用一块木匠制作的大黑板,以及质量很差的自制粉笔,教了这些人五十个简体字。
对此时的人来讲,简体字其实并不突兀。
因为简体字本就脱胎于繁体字,明人的狂草、书信、速写笔记中,用到简体字的并不少。
所以,孙启发等人学习起来不仅没觉得有障碍,反而觉得比繁体字更好学——毕竟笔画简单,容易记忆。
教完后,刘升才对这些人道:“第三个测试,便是看刚才教的五十个简体字,你们明早能写下多少个,也即是测试你们的学习能力。”
因众人刚才都是干听着,都没纸笔记录,所以此时听了刘升的话,有些没认真听的,便露出了苦恼之色。
还有的人认真听了,却有了忘了不少,更加苦恼。
孙启发也没都记下来,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一边努力回忆,一边在手掌上默写笔画···
次日早饭后,刘升如言让这些人默写五十个简笔字,然后再次打分。
再接着,他又用一日时间,教授这些人阿拉伯数字,以及简单的加减乘除法——因为时间很短,完全就是填鸭式教育。
第三天早饭后,他又用昨日教的内容,测试了这些人的算数学习天赋。
最后综合了四项测试的得分,选拔除了综合成绩最好的六十人,作为他的第一批学生。
从七月五日这天起,刘升每日都抽出两个小时,来教授这六十人简体字、算数,并讲一些小故事、事例,向学生们灌输他在军事、政治方面的思想。
同时观察这六十人,看其中哪些适合当军政员,哪些能当学堂老师,哪些又适合当夜校老师。
至于其他时间,刘升自然还有别的事做。
比如说从民勇中选拔三百人,按照常备军的要求进行训练。
以及视察两大营地建立的砖窑、陶瓷窑、木材加工厂、皮革厂、硝田、兵甲修理厂等工造厂坊,以及在新洛河边上修建的小型船坞。
伐木、垦田的事他同样要留心,时不时就要通过柳大川、郭三海了解下垦屯进度,及各方面具体情况。
此外,他还得隔几天就抽空去大明这边的刘家寨、大水瓶寨、西走马岭、磨盘寨看看。
虽然手下还不到一万人,可因为很多方面的工作都是刚起步,让人挂心,所以刘升有种忙到脚不沾地的感觉。
人忙碌起来,便感觉时间过得更快。
一转眼半个月过去,到了崇祯十三年(1640)的七月二十。
这日,刘升用新训练的一哨常备军,换下驻守河边营的一哨常备军,然后带三哨常备军到刘家寨。
命令一哨新兵驻守刘家寨后,他便带着四十名亲军、剩余的两哨常备军,以及奉命从大水瓶寨赶过来的马贵,与各带了三十名常备军的杨和庆、文宥在祖师顶山脚下汇合。
之后三百多人便沿着之前半月亲军探好的山路向西北方向行军。
将士们只背了五日的干粮,分为加了油盐的面饼和炒米,还配有肉干。
此外就是金疮药、驱蛇的雄黄散、艾草等草药所制的驱蚊烟球、有清凉降暑效果的山茶等杂物。
常备军都是背着皮甲,身上只穿坎肩、短裤;亲军只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