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敢当!”话虽如此,钱管事还是把大银收起。
“我再确认一下,敦裕李家的话事人,仍然是李兆?”贺淳华皱眉,“他是李尚书的二叔?”
“对,亲二叔。”钱管事道,“您要是能打通他这个关节,李家就不成问题。”
“恐怕他才是最大的问题。”贺淳华想了想,“我要是没记错,他都快七十了吧?”
“前几日刚刚过完七十大寿。”钱管事笑道,“本地人都说,李兆李老太爷才是敦裕真正的一把手。李家的生意虽然也放开让小辈去做,但遇上大事还得找李老太爷。”
他一竖拇指:“在敦裕,就算天大的麻烦,德高望重的李老太爷出面,无有不成。”
“厉害。”贺淳华澹澹道,“天大的麻烦,包括粮仓着火么?”
“我听说这件事后,李老太爷发了好大的火。最后粮官和官府顶罪的两个倒霉蛋都被送去都城,听说已经受审,秋后待斩。”
“敢把人送过去,就是笃定他们不敢开口。”贺淳华点头,“是了,国都还有李尚书。真希望他们面对年赞礼的军队时,也有这种本事。”
钱管事哎了一声:“打仗的事,他们不行。”
“也即是说,李兆是整个李家的主心骨、定海针。”
“正是。”
贺淳华笑了:“老太爷的身体怎样?”
“硬朗,眼不花、背不驼,他一直小心保养。”钱管事苦笑,“我看他会活得比我久。”
“好,那我要你再去办两件事。”贺淳华竖起一根手指,“首先,你打听打听李老太爷干没干过亏心事,即是让他寝食难安、终生难忘的过往。”
“寝食难安、终生难忘?”钱管事努力回忆,“嘶——好像还真有!”
贺淳华提醒他:“人老成精,他干过的缺德事儿应该不少,但多半不会放在心上。”
虱子多了不咬,坏事干多了未必会在乎。
“头一件事,我是听敦裕的老人说的。李老太爷四十多岁时,三儿子一定要娶个平民为妻。不知怎么地,李兆居然和自己未过门的三儿媳妇搞上了,还弄大了人家的肚子。没办法,准三儿媳妇就成了他的第七房小妾。”
谈起这种事,钱管事也忍不住挤了挤眼:“没过多久,小妾突然病死了,当时还有七个月的身子,一尸两命。”
“慢慢地市井有流言传开,说那小妾不是病死的,因为肚子里也不是李老太爷的种。李老太爷哪里忍得下这顶绿帽,叫人把她拖去直接活埋,对外只说病逝厚葬。那女人临死前尖声大叫,骂老太爷不得好死。”
贺淳华的眉头皱起来就没松开过:“居然绘声绘色,可信度有多高?”
“几天以后,野狗在乱葬岗拖出一具女尸,身上有捆绑过的痕迹,喉咙里有土砂,应该是被活埋的。”钱管事道,“从时间上来看,对得上啊。”
贺淳华嗯了一声:“还有别的吗?”
“李老太爷原本有个双胞胎哥哥,两人感情极好、形影不离。他们十来岁时,有一年夏天下河玩水,突然山洪暴发,两人都危在旦夕,只有水中一棵小树可以栖身。李老太爷把握住了机会,或者说抢走了机会,踩着哥哥的肩膀往上跳,被大人救上岸,结果树折了,哥哥被冲走了。”
贺淳华很谨慎:“从哪里听说的?李兆本人都七十了,知道这些事情的人还能有几个?”
大鸢国民均寿才三十三岁,平民能活到五十都是侥天之幸。
“这是李老太爷的第三个儿子透露的。对,也就是被他抢走了媳妇的儿子心情苦闷,找人喝酒时说出来的,还说族里都知道,不是什么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