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国/民/军的称号,可实际上,他们并不是正统出身的国/民/军。甚至于国/民/政/府的那些人,本来也就没把他们当做是国/民/军的一份子。
因为,他们不是那些领导们能够信任的直系。
如果按着那个仅有的“国/民/军”名头的话,这司令想,他其实是应该全力制止东北军的。
国民政府惯来就是这副嘴脸,上下两篇嘴皮子一碰,倭寇、百姓两面都想讨好。他们是决计不想和倭寇彻底撕开脸面的。
可……
宛平一役,是他承了“陆云生”和东北军的情。
格老子的!
北平守军司令啐了一口。
脖颈上爆了几根青筋,没犹豫多久,他的心里就做下了决断——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北平失了联络,是件好事。国民政府再怎么样,这时候他们也管不到爷爷他的头上!
*
北平守军加入战场,事实上也早就在帝辛的筹算之内。
且不说他和东北第七集团军算得上是北平守军的恩人,也先不说他早从韩玉明和柯荣那儿,得了许多有关北平守军现任司令和北平守军前身西北军的消息。
其实,不管北平守军的司令做下怎样的决断,到最后,帝辛都是誓要逼他进入自己圈下的围剿战场的。
这支曾经的西北军足够剽悍,但凡上了战场,就都是拿着命去拼、没想过还能再下战场的。当他们焕发了身体里的血性,和东北军力往一处使的时候,他们将以更震撼人心的姿态震荡整个华夏。
在这场民族和国家的战斗里,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成功。即使这场战争,最后是华夏的军队战胜了,但只要华夏人民的精神还跪着一天,这场战争,华夏就永远不算胜利。
彼年万国来朝时,独属于华夏盛世的、大国的自信。
这是帝辛要在驱逐倭寇的同时,想要达成的最后目的。
即便用的不是他帝辛的大名,未来华夏百姓如何,总也不至于堕了他的什么名声,但若设身处地的想想,有朝一日,他若亲眼见了他殷商的子民,转身对他的仇敌伏小做低,他的心里,也总归是膈应。
他不希望,他费尽心力护住了的华夏,百年之后,仍然有人跪在地上,做着国外那些所谓“强国”的走狗。
帝辛领着第七集团军、同着北平守军一道袭击倭寇的速度很快。
渐渐的,在外界,不仅仅是北平失联,整个华北地区,都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消息。
等东北那边的倭寇驻华总指挥发现不对劲,强硬地派人不断给国民政府施压,迫使国民政府立刻解决华北失联问题的时候,不让国民政府的人为难,整个华北地区的通讯缆线,像是约定好了一样,在同一天,齐齐恢复了正常。
其后,随之而来的,则是东北军和北平守军在华北地区围剿倭寇的条条喜讯。
就像是一颗炸/弹丢进平静的江河里,惊起了惊涛万丈。
一直担忧着北平、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同胞安危的人们,猛地就被东北军联合北平守军发出的条条喜讯给炸晕了。
感情……不是倭寇又对他们下毒手了,而是他们,终于要给倭寇一些颜色看看了?
这滋味可——
真痛快!
当全国的报纸,在同一天、同一时刻、刊发了同样的一则新闻,证实了东北军和北平守军先前通报全国的电报绝无半点虚言的时候,人们拿着报刊的手,禁不住颤抖,恍恍惚惚的脑子,这才终于有了些实感。
华北地区,彻底是华夏的了。
没有租界,没有比华夏本土人更尊贵的洋人和倭寇。
在那里,只有作为最基本的“人”,而存在着的华夏人和外国人。
那是一片完全属于华夏的领土,那里有着真正的、不分华人和洋人的平等。
心头荡开一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