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川帅孟之祥之妻余十一娘断言曰:“如果您(李曾伯)率领大军离京,您的部队将被鞑虏在野外歼灭,这座城也因无人防守而失陷!”
结果一语成谶,李曾伯不仅军队在野外被鞑军歼灭,他也光荣战死!
他率领亲兵,亲自挥刀上阵冲锋,最终,他和他的亲兵全部倒下了,成为了大宋历史乃至于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督师相公的战死。
他不能不死,如果他逃跑了,他将遇到朝廷的问责,世人的诘问和过不了自己的心灵拷问。
当然,李曾伯要是不要脸的话,也可以逃跑,之后把责任推到朝廷、丁大全的身上,是他们逼着他们出动,不是他主动出击的,这官司有得打。
但李曾伯慨然赴死,保持了一个纯正文人的气节。
话又说回来,李曾伯逃跑的话,只怕难逃一劫。
鞑子布置了不少游骑兵,伏路把关,劫杀逃跑的宋军,这事他们相当拿手的。大部分宋军逃兵被杀死,能逃掉的宋军不多。
如果逃跑途中,李曾伯被俘或被杀,则脸面丢尽。
战后,根据俘虏的指引,鞑军在尸堆里找到了李曾伯的尸体,忽必烈下令找一口好棺材装上其尸,用一辆驴车运回宋境,并放了幸运的十个俘虏去护送。
二万二千宋军部队,只得不到一千人逃出生天,其余人大部分战死,四个统制官中只得史天文逃了出云,仅有一千多俘虏。
鞑军主力约摸二万五千人出战,死伤五千不到,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战果!
主要是鞑军的素质颇高,这次出动大部分都是真鞑、色目人和少部分精锐汉军,除了阵战能力很强之外,他们在整个战斗历程中,自始至终都能发射弓箭,让不少宋军饮恨西北,还在战斗中打乱了宋军的部署,为鞑军的胜利争取到机会。
如李曾伯帅府亲军突击鞑军阵势时,遭遇了猛烈的箭雨攻击,使其后继乏力,一线部队得不到支援而失败。
蒙古骑兵大量装备了“镞小而锐”的“轻镞”,它在步射时最大射程可以达到二三百码,弓箭拉力普遍达到了一石,可以进行箭雨射击,在弓箭射程和杀伤范围上超过了传统女真弓箭。蒙古骑兵也有了类似女真骑兵的破甲弓箭“重镞”,这种“镞大而宽”的箭头能“破肤穿肩”。
就这样,在阵战中,鞑军用远、狠、准的持久弓箭射击有效地压制了宋军。
遇到这样的军队李曾伯军失败在所难免,能够正面对抗鞑军的只有川军,川军的弓箭射击技术犹在鞑军之上,双方对射,多是鞑军不敌。
吕文德军的弓箭技术不如鞑军,但吕文德用兵老到,懂得用种种手段去避开不利局势,所以鞑军很难讨到他的便宜。
……
打败了李曾伯之后,忽必烈乘热打铁,移师前往打击宋军前军与中军的陈永明、区志豪、梅林、江军四统制官的部队。
当时宋军攻击张柔部,张柔兵将骁勇,但人数不足,宋军占优。
张柔也非等闲之辈,他采取了节节阻挡的策略,把部队分为多股,一股被打得后退,另一股接下,多用弓箭阻击,退而不溃,宋军始终不能取胜。
这么做对于张柔军是个严峻的考验,万一在撤退过程中一发不可收拾呢?
换作普通军队早已崩阵,然而张柔军韧性十足,顽强作战,哪怕宋军屠戮他们丢弃的伤员,恣意羞辱他们,他们也强捺怒火地忍耐下来。
然而,当宋军懈怠时,张柔军即时活跃起来,他们采取了积极进攻战术,骑兵部队突击向前,步兵压上,向着宋军发动攻击。
一旦宋军气势汹汹地冲过来时,张柔军各部交相掩护着撤退,有时无法摆脱时,即采取“壁虎断尾”的战术,牺牲少部分部队,让大部队撤退。
人数已经下降到八千人的张柔军在宋军四统制的眼中变得十分可恶,他们就象八千只嗡嗡鸣叫不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