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邦本,使民得所,即为极治”、“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整体来说是个优秀的守成之君。青史批评他的过失,但也同样赞美他的功绩。】
-
秦
宦官读书没什么,毕竟有时候不识字的人办事更令人痛苦,这只要能压得住就不是大问题。嬴政默默在心里想道。
只不过……弃边确实有失妥当。
-
北宋·哲宗时期
赵煦冷笑:“弃边确实不行。”好不容易才打回来的地,怎么能说弃就弃呢?
-
明·永乐时期
“想要安宁没有问题,但不能只看眼前一时,退步只会姑息养奸,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朱棣瞥了朱瞻基一眼,“听懂了吗?”
“听懂了。”朱瞻基虚心受教。
-
明·宣德时期
“从朕就开始了?”朱瞻基眉头皱得死紧,看样子他以后得调整对外政策了。
【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内阁首辅制度的确立人。堡宗的辉煌人生我们之前已经提过不少了,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这是一位集南北宋徽钦高仨皇帝缺点于一身的传奇男人。】
朱祁镇:你再污蔑朕信不信朕诛你九族!
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够了,不要再强调了,前面看了那么多已经很窒息了!
赵匡胤/赵煦:伤害明朝的时候请不要记起我们,谢谢。
【我始终觉得朱瞻基最大的缺点其实是选了堡宗这么一个继承人。自汉朝文、景两代皇帝开创“文景之治”起,“文景之治”就成了一个标杆模板一样的存在,后世基本上只要干得好的治世都爱拿去跟文景比一比,比如明朝的仁宣之治就有这样的评价:“明之仁、宣,论者比之周有成、康,汉有文、景。”但我们都知道,文景是大多数人都公认的好,但仁宣却有不少争议,问题出在哪呢?
我个人觉得是继承人的问题。一般来说,一个朝代经历开疆拓土之后跟在后面的大概率是休养生息,休养生息意味着政策相对宽松,这对恢复民生有好处,但也同样会滋生弊端,至于后续发展如何,看的是继承人。汉朝文景之后是武帝,武帝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在解决前人积弊的同时进一步开疆拓土,打出了强汉的威严。而仁宣之后是堡宗,堡宗并没有接过他的历史任务,他没有居安思危,而是选择继续啃老本,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想解决但能力不行,我们不得而知,总之后面的事我们就都知道了。】
-
明·洪武时期
继承人确实是个大问题,历史上的自己不就选错了吗?朱元璋叹气。
但现在,已经有一个很合适很优秀的继承人摆在他面前了。
朱元璋看向气质沉稳但眉宇间难掩飞扬神采的朱棣,默默问自己:要这样选择吗?
朱棣恰逢其会地抬眼,与朱元璋视线相撞。一时之间,这对父子周身散发的强大气场竟难以区分高下。
答案好像已经不需要纠结了。
朱元璋对朱棣点了点头。金鳞岂非池中物,这次,就让他好好看看未来的永乐帝能做到什么程度吧!
-
汉初
“文景之治,强汉?”刘邦满脸惊喜,他这段时间为了继承人的事愁得焦头烂额,就怕自己什么时候突然撒手人寰,来不及选个靠谱的儿子接手这偌大的大汉江山。而现在光幕居然告诉他未来老刘家会接连出三代出息子孙?这真是一个天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