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洲所在的禅城市,名曰“禅城”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禅城之名的由来,则源于平洲镇北的塔坡岗龙藏寺。自古以来在禅城民间就传诵着一句谚语:“先有塔坡龙藏寺,后有千年古禅城。”
据说,东晋隆安二年,剡宾国(今克什米尔地区)有一位名叫“达毗耶舍”的僧人带了三尊铜像来到岭南,在塔坡岗上建佛寺,传佛教。他回国后,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 。
到唐朝时,这里又变成了一片荒芜的山岗。唐贞观二年某日,塔坡岗上异彩四射,乡人奔走相告。于是人们便齐聚起来,在塔坡岗上发掘,竟掘出三尊铜佛,搬开佛像,便有一股清泉涌出。根据发掘出的碑文记载,人们才知道了东晋年间剡宾僧人达毗耶舍在建寺传经的往事。乡人于是建井取水,并在岗上重建佛寺,供奉三尊铜佛。
从那以后方才有了“禅城”的地名。
虽然此后的禅城,被誉为佛教名山丛林之一,古寺名刹众多,但塔坡岗上的龙藏寺一直都是禅城第一佛寺。据说,唐代重修龙藏寺时,曾有一位高僧大德在寺门前留下一副楹联:盛地骤开,一千年前青山我是佛;
莲花极顶,五百载后说法起何人。
自晋以来,千年的悠悠岁月中,塔坡寺有辉煌,有失落;有盛世,有战乱;有坍塌,有重建……龙藏寺毁于战火之中,一直到最近这几年才开始重修,但唐代留下的那口古井一直都留在原地,见证了千年的沧海桑田。
雷天保和白宜芝来到龙藏寺后,惠济和尚立刻引荐了主持觉林大师。之前韩钦就曾介绍过,这位觉林大师在岭南和港澳等地有着众多信徒,是一位知名的高僧。
见面之后,这觉林大师给人的感觉果然不凡,长长的眉毛和齐胸的胡须都白了,慈眉善目法相庄严,但说话却颇为风趣,待人接物也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尤其是他的学识非常渊博,聊起龙藏寺的典故更是如数家珍。
“世人都说‘先有塔坡龙藏寺,后有千年古禅城’,其实这只是民间以讹传讹。最早的龙藏寺并不叫这个名字,只是清光绪七年的时候,本寺住持勤安大师进京为慈禧太后祝寿,相国福锟奉旨赏赐了《龙藏经》和其他宝物,这寺名才改称龙藏寺。”
聊了一会儿之后,觉林大师提起了寺内藏经阁中所藏的《龙藏经》,不
无自夸地说道:“这《龙藏经》其实就是把一切佛教经典汇集储存在一起的意思。原本寺内所藏的《龙藏经》因奉雍正皇帝御旨而雕刻,每卷首页均有雕龙万岁牌,故又名‘龙藏’。这部经书是清代最后一次官刻汉文大藏经,可惜后来毁于战火……老衲当年费尽心思好不容易才从一位海外檀越袁老先生手中求得一套民国版的全本《龙藏经》归于藏经阁……你们要是有兴趣的话,待会儿可以去看看!”
无论是从觉林大师自己的口中,还是惠济和尚和韩钦在一旁的介绍,白宜芝和雷天保虽然都没有听他们提到半个字的“天工玉佛”,但意思却是非常明显。
龙藏寺的重修和觉林大师多年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各处化缘,筹集资金重修寺庙,又一点点的恢复增添寺内的收藏,早年间毁于战火的《龙藏经》和唐代建寺时就在寺内供奉的三尊铜佛,以及至今保存完好的唐代古井……这些都是他一点点的搜集起来的。
而且各地的善男信女每年都不断施赠供奉给寺庙各种各样的珍贵物品……如此明显的暗示,白宜芝和雷天保怎么可能听不明白?
不过,既然对方只
是暗示,雷天保就保持着装傻充愣的本色,他笑着问道:“既然这儿原本不叫龙藏寺,那叫什么名字呢?”
“雷施主这个问题,问得还真是巧……老衲以前也是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