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这么说,和《宝莲灯》中的一个人物有关,那就是二郎神杨戬!”
“不管是网文还是电视剧,二郎神在其中都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网上关于二郎神的善恶之辩有很多,电视剧《宝莲灯》因为刚刚开播的原因,二郎神杨戬的戏份还不算多,对于其善恶的定义不好下, 所以此处便不多加赘述。”
“在网文《宝莲灯》中,二郎神杨戬的存在感一直很强,因为随着沉香的不断成长,他所经历的每一个过程,似乎都有杨戬的身影出现。”
“就好像沉香一直在走的,是他舅舅杨戬走过的一条路。”
“宿命一般的轮回感!”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二郎神这个人物的角色属性变的朦胧起来, 在现实的这条故事线中, 杨戬的存在一直是以一个反派角色的形象出现的,而在过去的故事线中,却在不断强调着过去杨戬也曾是一个一心热血,学艺百家,只为救出生母的少年。”
“甚至于,沉香看上去更像是他的继承者一般。”
“也是这样的处理方式,让的网上的争辩声四起,一部分人支持杨戬为善,是以过去的故事逻辑带入现在的现实关系,进而推导出的结果。”
“另一部分人认为杨戬为恶,是以现在的结果,直接给人物下定界限。”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读者的争论,便代表着作者人物塑造的成功。”
“阅读《宝莲灯》我也曾有过二郎神是善是恶的想法,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 我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或许此刻就连作者都没有思考清楚, 二郎神的善恶属性。”
“因为从朴实的善恶角度去思考, 本身就有悖与作者的这种巧妙构思。”
“在写作之中一直有着一种说法,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即在描写一个事物的时候,在最一开始便已经埋下伏笔,不断的升华处理,只是为了让这个结果更加的震颤人心。”
“而如今作者对二郎神这个人物的处理,也正在与此。”
“其实不管是二郎神为善,还是为恶,都有足够的理论依据,从故事结构上来讲,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情绪释放。”
“毕竟《宝莲灯》的主角是沉香,在塑造沉香的时候同时塑造一个与其经历相似,同样心性坚韧的强者,而在结果处理时候,对其的善恶属性进行类推,对比,那么便能更加的突出主角沉香的特殊之感。”
“其实大多数的故事,都会用到这样的手法, 用少数战胜多数的说法也好,用正义战胜邪恶的说法也罢!”
“在相似成长的经历下, 是最终坚守底线的人获得了成功。”
“与之前,屠龙者最终变身恶龙的结局有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处理方法不管是对观众而言,还是对作者而言,都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不过在我深思熟虑之后,突然发现一个更加绝妙的处理方法,那就是如果二郎神为善呢?”
“那么在沉香成长路上的那些相似之处便立刻可以成为左证二郎神为善的证据,因为有着相同的经历,所以他们会生出相同的心思,也会酝酿出相同的善恶观。”
“而二郎神如今之所以为恶,不过是在忍辱负重.....”
“反转的故事往往更有无声处起惊雷的惊颤之感。”
“回转到最初的话题,我之所以会说出风雨同行,有人为你负重,便是基于这样一个猜测,沉香的噼山救母之路,之所以显得一帆风顺,便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替他承担了他所应该承担的负重。”
“而这个人就是二郎神杨戬,同时也是主角沉香的舅舅。”
“说到这里,我的立场便也变的鲜明起来,相比起杨戬为恶的言论,我更倾向于他是为善的,除了不忍如此完美的人物角色身上粘上尘埃之外,也因为善恶一般的对比固然可以承托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