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神殿的间隙,可以看到一座拔地而起的五层高塔。那正是这座城核心中的核心,比尔森魔法塔。五层的高塔表示建造这座塔的人是一位法圣,那是位在芬这个魔王死后,到黑暗时代正式终结的两百多年期间,属于人类一方的领袖,其晚年避世所建造的。
这倒也不是说一般的大魔法师不能盖五层塔,事实上并没有这种强制性的规范。但假如算一算魔法塔的造价,就会知道很少魔法师逾制,甚至不会按照其身分高低建造的理由。这点可以从每个时代大魔法师的数量,跟四层以上魔法塔增加的数量完全不成比例的现象中窥知一二。
魔法塔在三层以上,每多一层,按照习惯都会再额外建造一座能量池。没有能量池,不管多几层都没有意义。再考虑到承重与建筑工艺的问题,当原本的材料与设计无法支撑的时候,迷地人的做法是寻找更坚固的材料。而那些更优良的材料,产量当然更稀少,价格也更贵。
也就是说四层魔法塔第四层的造价,可能就等于前三层的造价。五层魔法塔的第五层,可能就是前四层的造价。
普通魔法师累积一生的财物加上不吃不喝不花用,都不见得能盖起一座三层的魔法塔。甚至说没有国家等级的财力与人脉,很多建造魔法塔用的材料是买不起也买不到。
至于有没有人突破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其实还是有的,只是那样的塔不会被冠上‘魔法塔’之名,自然也没有伴随而来的各种权利。更重要的是,那些既有的规范不是某些人一时兴起所制定的,而是在魔法师与世俗国家对抗的那段时间,用无数实例印证后才得以制定出来。
容易被世俗武力所攻破的设计,自然被淘汰;能够坚守下来的魔法塔,则成为其他法爷们所学习的典范。正是这一波用血和火的教训,才让魔法塔成长为今日的模样,并成为名符其实的战争要塞。也让那些‘国家’不敢再越雷池一步,与魔法师们定下互不侵犯的协议。
比尔森塔作为一座魔法塔,虽然建造的时间远在那些规范成形之前。但那些规范中有无数则的范本,正是这座保留至今天,无人敢犯的魔法塔。这也是因为那位建造的法圣,本身也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
从权力中枢退下来的人,难免会有一些过去结下冤仇的人来找麻烦,甚至昔日的部下都会不经意间踩上个一两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这座塔建立的设计依据,完全是那位法圣将自己摆在进攻一方的将领立场上,觉得怎么麻烦、怎么困难,塔就怎么盖。
而影响之后魔法塔最为广泛的一项特征,就是比尔森塔为有史以来,第一座圆形不开窗的魔法塔。在此之前,圆塔虽然有,但却非魔法塔会使用的形制。
为了布置魔法阵的方便,以及建造的难易程度考虑,在比尔森塔之前的魔法塔大多为传统的四面体,高档一点的就是多面体。考虑通风以及日照,窗户那更是多多益善。这些特征,对一个有充足人力的军队来说,就是最好的进攻方向。
但无窗圆塔要怎么攻?唯二的开口,就是屋顶的通道,和一楼的正门。这意味着进攻的一方只能把大量的兵力挤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排队送死。比尔森塔的内部设计更是众多狭隘的通道弯弯绕绕,跟迷宫似的,致命的陷阱多不胜数。
就靠着这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把戏,那位法圣当真打退了几回,来这里找他,且怒气腾腾的军队。之后更有无数岁月证明,比尔森魔法塔的设计,可说是超越时代,不退流行的。不管是谁,在面对这座塔时只会碰个满头包。
这样富有传奇性的魔法塔,林当然是站在底下,好好地欣赏一番,顺道让两个少女去确认比尔森区分会本部的位置。魔法师协会可不一定会设在魔法塔里头,有时会另寻地点设置。这时魔法塔就是私人领地,随随便便闯进去,可不是好主意。
本部的设置,肯定是会在塔的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