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范家在京畿地区几个存粮点的所在告知李自成后,郑芝龙的目光就暂时转向了‘内部’!
即将赶到金陵的崇祯帝不说,朝鲜方面的消息也不提,只说是津门,就牵扯到了他极大的精力。
郑芝龙可不想放弃津门卫的。
这是一个极好的战略支撑点,一条卫河直通渤海,别说是普通的平地沙船,就是大块头的风帆战舰也能顺利的驶入进来。
有水路畅通,那俨然就有了坚守此地的基础。
再一个就是津门卫城的有利地理,其城池位于三岔口西南,西、北、东三面临水,南部和东南部也不是如后世那般一片沃野平原。这时候的津南和津东,那是一处水洼接着一处水洼,一片泥沼接着连着一片泥沼。
因为地势低,不仅海潮泛滥时会倒卷倒冲,就是卫河一旦多水,也常常淹没两岸。
从津门卫到渤海入海口足足有六七十里地,却并不见太多的良田,原因就在于此。
郑芝龙引兵北上途中初见了津门卫的地理地势的时候是大吃一惊,根本没想到现如今的津门与后世的津门差距竟如此之大。
这般的地理地势,当河水未曾封冻之前,防守御敌简直不要太有利。
就算是冬季严寒袭来,只要城内屯住着一定数量的兵马,粮食、物质、军需尽数不缺,这里也能变成一个铁打的桥头堡。
当时郑芝龙心里就生出了这一主意来——他要守住这里。
早期他把钉子放在登莱,而根本就没想过津门,是因为这里离燕京太近,位置太敏感了。可现在呢,那就是天赐良机了。普天下人都挑不出毛病来!
甭管满清什么时候入关,李自成能不能守住燕京城,那都是他的敌人不是?郑芝龙是要夺天下的。
所以啊,他真很有必要在津门卫勾画一通,只要能在这里成功的钉下一根铁钉,那对燕京的牵制力就太大了。都有种天京城外的江南江北大营的感觉了。
其威胁力,远不是登莱所能比及的。
现在崇祯皇帝走了,这津门卫城中,他就是老大。那说什么就是什么。何况,依旧留守津门的巡抚冯元飏对郑芝龙的打算举双手支持,郑芝龙在燕京的东大门钉下一颗钉子,那足以牵制李自成的一条胳膊。
作为大明的漕运中心,津门城内不缺粮食,现在人力也不缺了。不说津门城本来的百姓,就是这阵子随着崇祯帝逃入的大小官员勋贵们的男仆家丁,集结起来,就是一支劳动大军。
郑芝龙就是这么做的。
他计划彻底打掉那些个达官显贵们手中的武力,计划着围绕着津门卫城修筑大大小小好几个棱堡,就是津门卫城本身也要接受改造,以来夯实自身的防御力。
而这可是一项很费劳力和时间的工程。
说真的,郑芝龙都不觉得李自成与吴三桂、满清分出胜负前的这段时间,有够用的。
所以,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连津门的百姓也齐齐动员起来,那津门储备的粮食做工钱,上工得粮食。进最大的努力去完成郑芝龙的勾勒!
以津门卫城为核心,向西涉及到三角淀,向东要照顾到卫河,向南必须控制南运河,向北则一定要攥紧了北运河。
也就是说,郑芝龙要把燕京城的命脉大运河给彻底掐断了。
如此的,鞑子就算进了燕京,甚至还能一路推到江南去,郑芝龙卡住了津门,南面的漕粮远不过来,也够他们难受的了。
当然,李自成也一样。他要是能真牛气一把,打败了吴三桂和满清也说不定,他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在顺军派来的眼线中,那过了杨村之后,整个津门卫就都变成了一个大工地了。
郑芝龙似在使人堆建起一个个高土台子,就连津门卫城也不例外,那加固后的城墙示意图,看着就跟个土台子一样,上头竟然还要建起一排排的兵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