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
现在许多年轻人,总觉得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出在年货上。
年货,是华夏百姓在春节时候购买的吃的、穿的、用的、戴的、耍的、供的、送的、生的、熟的一系列必须物品。
而这个买东西的过程,就叫做置办年货,也是以往过年最热闹的一个活动之一。
只是以前买年货之所以热闹,一来是因为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加上物资比较缺乏,无论是商贩还是购买者,都选择同一个时间段时间点,自然就热闹非凡。
那个时候,社会贫穷,许多家庭平时难得吃上一顿好的,也难得穿新衣服,那么每年的年货购买就成为了大家的期待。
可在现代这个物质丰富的消费时代,各家各户都不缺鸡鸭鱼肉,衣服想买也都随时可以买,来了亲戚拜年,也随时可以去菜市场买新鲜的菜,少了这份期待,年味自然也就淡了。
现在置办年货,更得是一种仪式,享受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苏乐跟在自家老姐后头,便是颇有兴趣的逛着。
买的东西,自然不用他来提,有姐夫这个大冤种负责。
苏乐也是心安理得的,开玩笑,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怎能干这些粗活。
……
信州市有很多个菜市场,但要说年味气氛最浓的,还是东大街的老集市。
东大街集市的商铺,卖的最多的就是灯笼、牌匾、红布、这些只有办好事才会用到的物件。
因此这条街也叫做喜事街。
平日,东大街并不热闹,也只有那些采买喜事用品的人才会来,但过年这段时间,东大街是最热闹的。
一辆辆三轮车和电动车载着这些用品驶入驶出,哪怕不小心磕碰到来买年货的市民,也就是说句对不起,一片和谐。
“这供品是要给祖先还有神仙们享用的,买东西的时候可不能争吵,不然就是对先人和神仙的不敬。”
苏乐想到自己小时候跟随父亲来这里买年货的情形,不过现在想来,这些规矩可能就是古时候商家们为了赚钱想出来的点子。
要敬畏先人和神仙,不吵架那自然也就不能还价了。
连给先人还有神仙的供品都用抠抠搜搜的还价,让先人和神仙们怎么看你,还怎么保佑你全家?
苏乐不可否认,有些传统确实是有原因和讲究的,但有些就纯粹是商家借着国人们对先人还有神仙的尊敬来赚取钱财。
后者就是封建迷信啊,也难怪上面会严厉打击。
“小乐,要不要买点春联回去?”
苏月在前面逛着很是高兴,看到一家卖春联的摊子,回头喊道。
“小乐是院长,春联还用得着买啊,再说那位沈老师的字就很好看,不行就叫沈老师给写几幅就是了,也比这摊位上的字好看啊。”
陆博一听自家老婆的话,连忙开口反对,开玩笑,他这左手提着八个灯笼,右手又拿着几扇年糕,虽然春联不重,可压死骆驼的往往就是最后一根稻草啊。
这苏家姐弟都是黑了心的,两手空空的也不知道帮自己提一下。
陆博在心里腹诽,自家老婆他是不敢使唤的,可自家小舅子,竟然说按江湖规矩,你跟我学拳,那我就是你师傅,有见过做师傅的帮徒弟提东西的吗?
好有道理哦。
你有本事喊你姐一声徒媳妇看看啊。
带着这股怨念,陆博说话的语气自然就大了一些,这让摆摊的一位大妈面色一下子沉了下来。
“老板,我们这春联上的字,那都是市里有名的书法老师写的,这些老师平日里一副春联,哪个不要个几百上千的,看到没,还有这位,人家是师范学院的院长菜根平蔡老师写的。”
很显然,陆博的那句“小乐是院长”大妈听进耳里了,这话是讽刺呢。
人家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