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乱,海内板荡,英雄竞争之际也!昔陈王之言,你还记得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我父子需当勉之!勉之!”
当时的孙坚,意态雄豪,以三四十岁的年纪,而目光中却竟充满了少年般的憧憬。
……
孙策挺腰坐席,手抚膝盖,恍惚如乳虎踞态,喃喃说道:“勉之,勉之。”
耳边传来程普之声。
程普说道:“长史所言之‘一利一弊’,正与明公和末将等的意见相同;长史所建议之亦早做谋划,以取荆扬,而二州之间,扬州又胜於荆州此言,金玉良言!”
公仇称的来信,程普、黄盖等人也都已经看过。
公仇称在信中所提出的“一利一弊”,“利者”,指的是刘协迁都到颍川以后,作为豫州刺史,就好比之前的司隶校尉,孙策的政治名望将会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这是显而易见的。
“弊者”,指的是同时可以预料得见,荀贞以后只怕大多数的时间都会在颍川,而不会再在昌邑,并会以戍卫刘协为名,把他的一些部队调到颍川周边来做屯驻,荀贞本来就是颍川人、豫州人,他早先在郯县、在昌邑的时候,对豫州的影响力就很大,现在他又来到豫州、又来到颍川,那么这对孙策继续掌控豫州必定会带来极大的冲击,时日已久,这豫州之土,很可能就会变成荀贞的,而孙策说了就不算了。
简而言之,这一利一弊,利的是虚名,弊的是实利。
则面对此即将到来的一利一弊,该如何做以对应?
公仇称遂向孙策提出了孙策适才所言之“荆扬二州早择其一以速取之,而又建议扬州胜过荆州”的此论。
“荆扬二州早择其一以速取之”,毋庸多言,既然豫州将可能会被荀贞掌控,孙策争不过荀贞,那么最好的对策,自就是及早离开豫州,开辟新的地盘。
而之所以说扬州胜过荆州,缘由也很明白。
虽说打回荆州,是孙策这个小军事集团早已有之的盘算,且有桓阶、长沙太守张羡可做配合呼应,又及豫州和荆州接壤,比起占据扬州,表面上好像是更能顺当一些,可实则不然。
正是因为荆州和豫州接壤,如果还按以前的盘算,先取荆州的话,那么就算打下了荆州,可能还会难以脱离到时已身在颍川的荀贞的控制。
因是,比起荆州,扬州似乎就是个更好的选择了。
占据扬州,一个是能够远离颍川,彻底摆脱荀贞、朝廷的控制,再一个,打扬州的过程应该也不会很难。不像荆州等地,扬州到现在为止,其州内还没有形成一个或两个强大的割据势力,其州中诸郡之长吏心思各异,或为荀贞之部,或摆出旗帜,只听朝廷之诏,或存自保之意,扬州是孙策的家乡,若於这个时候,趁着这个机会,领兵往攻,那么是很有把握,能够把扬州收为他们这个小军事集团的新地盘的。
孙策说道:“长史与公之所言,固然有理,可是镇东那边,若是因此而生不快?”
程普说道:“先将军与镇东情同兄弟,明公与镇东又有师生之谊,明公若以为先将军报仇,并讨定不臣,为朝廷安定州郡为名,请求讨伐而下肆虐在江夏的吕布,镇东又怎会不快?他不但不同意,以普愚见,他反而会欣然允之,说不定还会借兵给明公,以助明公!”
黄盖接口说道:“明公,盖亦是此见。圣上将移驾到颍川,明公既在豫州的名望不如镇东,我等又是客军之身,这豫州,迟早会为镇东所有。豫州已不宜留,非得及早另谋出路不可。以讨吕布为由,先取江夏,继而或南下收荆全州,或渡江而得扬州,然后安抚士民,收揽贤才,秣马厉兵,坐待天下之变,再做谋划,此乃上策是也。”
所谓“坐待天下之变”,黄盖没有把话讲清楚,但孙策、程普皆知其所意指。
於今天下,固然割据诸多,可是最强的诸侯,随着公孙瓒的落败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