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与白波黄巾关系密切的南匈奴右贤王去卑部。
最后一个缘故,是河东郡南邻弘农郡,西接左冯翊;弘农郡、左冯翊俱有凉州兵马驻扎。一旦在河东郡陷入苦战,弘农郡、左冯翊的凉州兵因为李傕等对袁绍的敌视、以及杨奉的关系,就很有可能会援助李乐等部;同时,西河郡的白波黄巾肯定也会驰援李乐等不,这样,对曹操部就只会更加不利,甚或可能会让他陷入西北、西、南三面皆敌的险境。
所以,这条进军路线,曹操此前没有选择。
话说回来,此前没选择,为何现在又选择了呢?
……
高干亦有此疑,问道:“曹公,李乐诸贼与西河诸贼成掎角之势,攻其一,则另一必援;南下河东,先灭李乐诸贼,斩除了西河诸贼的近援之后,再北进西河,灭西河诸贼,此一战策,你我之前也不是没有议过,但当时曹公以为此策不可行,却而下曹公为何又将此策提出?”
曹操说道:“之前此策的确是不可行,但现在却是已经可行了。”
高干问道:“此是为何?”
曹操举起两根手指,又朝高干晃了晃,笑道:“可行有二。”
“干愿闻其详。”
曹操说道:“我告诉你个好消息。”
“曹公,什么好消息?”
曹操收回手指,端起茶碗,抿了口水,笑道:“元才,你知道的,我与王文都是旧识。到太原郡以后,我就与他秘密地通信来往,想要说服他,帮助你我共灭白波黄巾。”
“这我是知道的,但他不是因惧杨奉、李乐、西河白波诸贼,而至今未有同意公之所请么?”
曹操抚须而笑,说道:“他现在同意了!”
“同意了?”
曹操说道:“我前些天又给他去了一封书,总算说服了他,他已愿意与你我联军,一起歼灭肆虐河东已久的李乐、韩暹、胡才诸贼,及南匈奴去卑所部!”
“此事当真?”
曹操点了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书,叫堂上侍吏转递给高干,说道:“元才,这就是文都给我的回信,你看看。”
高干接住信,展开观阅。
“王文都”何许人?此人名叫王邑,“文都”是他的字,北地郡泥阳人,现为河东太守。
北地郡,属凉州,曹操是兖州沛国人,两郡远隔两千余里,却曹操怎么说他与王邑是“旧识”?
原来,这王邑家是凉州本地右姓,少年时他尝师从弘农刘宽。刘宽博学诸经,号称“通儒”,乃宗室名臣,后曾被拜为朝之太尉。曹操家虽非清流士族,然亦本朝之上等贵族也。打小,曹操就常住洛阳,故与刘宽相识,并从刘宽这里,也就认识了王邑。
——却贵族、士族子弟,到底非是黔首、寒士能比,虽然远隔数千里外,犹能有旧交故识,而且他们的旧交故识,大多非尊即贵。这要换个出身不高的人,只怕是八竿子也和王邑通不上书信,然曹操却就在能离开兖州,远到陌生的太原郡后,与邻郡的长吏王邑迅速搭上关系。
王邑的回书,果如曹操所称,真是答应了曹操“联兵共讨李乐诸贼”的建议。
高干看罢,又惊又喜,说道:“这、这……,曹公,王文都怎么肯改了主意!”
“说来也简单,我在给他的去书中,给他阐明了当下的形势,告诉了他,‘而今实乃攻灭李乐诸贼的绝好时机’,王文都此人,我素知之,刚强之士也!他对李乐诸贼早就是忍无可忍,以前只是苦无时机,於下时机到了,他自然也就改变主意,肯与你我联兵共击李乐诸贼了。”
高干问道:“曹公,你是怎么说服他的?”
“一个,就是刚才我对你说的,现下李傕诸贼无暇旁顾,杨奉必难以如此前那般,得李傕增兵来救李乐等和西河诸贼;再一个,贞之所部已入据河南尹,接下来,即使李傕等贼打败了马腾、韩遂,他们